历史百科网

我国古墨

[拼音]:Zhongguo gumo

[外文]:Ancient Chinese Ink

我国文房四宝之一。精工制作的古墨,具有鉴赏和收藏价值,成为文物的一种。

简史

我国墨起源甚古,商代甲骨上已有墨书文字,经化验其墨迹为黑色碳素。传说古代曾用漆书,但未被考古发现所证实。早期的墨尚不能制成墨块而是零碎的小片,使用时撒在砚上,用研石压住磨成墨汁。关于块状墨的记载最初见于东汉应劭《汉官仪》,这类墨的实物曾在河南陕县刘家渠东汉墓出土。汉以后出现了一些名墨,起初是由书法家监制的,如魏韦诞之墨“一点如漆”,南朝刘宋张永之墨“色如点漆”。到唐代已有专门制墨的著名墨工,如祖敏、奚鼐、奚鼎等人。唐末李超(原姓奚),曾在易州制墨,后避乱到歙州。其子李廷珪是南唐的墨官,所制之墨被大书法家蔡襄称为天下第一品。李廷珪墨实物已无存,近代所称李廷珪墨皆不足凭信。宋代著名墨工增多,可考者达一百数十人,如盛匡道、王迪、潘谷、常和、蒲大韶等。元代则有朱万初、潘云谷、吴善、吴良国、沈学翁等。上述各代名家所制之墨尚未见其实物。

明、清两代制墨工艺较前代发达,名家辈出,实物流传亦较多。有关明代制墨家的记载有明末麻三衡《墨志·系氏》一章里所记的110余家,明末万寿祺《墨表》记载的30余家。清初张仁熙的《雪堂墨品》(1670)、宋犖的《漫堂墨品》(1684)和《漫堂续墨品》(1710)记载了约 200家。清代造墨家多于明代,但文字记录没有明墨多。清末和民国初年藏墨家盛昱和袁励准的《墨录》(陶湘:《涉园墨萃》)都只收明墨。

清代和明代好墨主要出在徽州。江西等地也有造墨的,但远不及徽州。徽州造墨的中心是歙县 (今安徽歙县 )、休宁(今安徽休宁)、婺源(今江西婺源)三县。歙县制墨的名家有程公瑜、吴守默、程正路、曹素功、汪近圣、程一卿、程怡甫、方密庵、汪节庵、方振鲁、江希古、汪希古等;休宁有叶玄卿、叶元英、汪时茂、汪次侯、吴吴生、吴天章、胡星聚、王丽文、叶拱辉、汪启茂、汪斗山、王尧章、汪采章、胡开文等;婺源有詹云鹏、詹衡襄、詹彩臣、詹方寰、詹成圭、詹从先、詹俟三、詹子云、余子上、余福从、余方也、程靖友、程秀夫、王晋卿、查享吉、查森山等。

分类

古墨可依其作用的不同而分成 7类:

(1)御墨。即封建时代皇帝自己写字用的墨,往往是宫中召集匠人制造的。明朝御墨传世的有“永乐国宝”,宣德“龙香御墨”等。清朝从康熙年间起由内务府自造御墨,以后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朝都继续制造。这类御墨外间流传甚少。

(2)贡墨。可分两种,一是封疆大吏或朝中大臣嘱制墨家制造进呈给皇帝用的;一种是地方上每年向皇帝进贡的,如歙县在道光以前,每年要进贡墨3次,分春贡、万寿贡、年贡。封疆大吏进贡的墨模刻精工,烟料上等,都是精品,上面有进呈者的名款、年号,有时还有制墨家的名款,如“太平清玩”既有“臣徐元梦恭进”款,又有“康熙乙末年臣曹定远谨制”款。

(3)自制墨。文人或书画家向制墨家订制自己设计的墨。明清两代此风甚盛,如明代嘉靖年间罗龙文、清代康熙年间曹鼎望都以制墨著名,但他们都是向制墨家订制,并非自制。此类墨上有时有制墨家的名字,工料、图案、形式都要比门市上 的高出一等,所以向来为收藏家、书画家所重视。

(4)珍玩墨。用墨为原料制造的手工艺品,不是为磨用而是为玩赏的,如明代程君房的“百子榴”墨,重仅二三钱,根本不能磨用。另清程正路《墨史》中记载的“顶烟”,十笏一套,每笏形式不同,共重2~4两,每块墨平均只有二、三钱,如此小巧,分明也是只供赏玩之用的。这种墨多涂金敷彩,十笏或八笏一套,装在特制的漆盒中。

(5)普通书写用墨。这是墨的大宗,因质量的差异,同一个制墨家所制,价格相差可以达到10倍或10倍以上。其中较早的,如明墨或清道光以前墨。

(6)礼品墨。专为喜庆送礼用的墨,如送寿礼的“寿屏墨”,送婚礼的“百子图”墨,送学生入学的“手卷墨”等,这种墨注重外表形式,烟料往往较差。

(7)药墨。因油烟不能入药,这类墨都用松烟,如乾隆时詹子云所制“八宝药墨”等。

鉴别

鉴别古墨要多见实物,多作比较。墨质坚如玉石,表面光洁,细纹如发,光泽隐现,气魄浑厚者,就是好墨。墨质松软,表面粗糙,缺乏光泽,就是次品。好墨上的填金金质优良,金色沉着,日久往往呈赤色。若金色淡黄如黄铜色,就不是上品。蓝、绿敷彩若用石青石绿,总是好墨,若用普通颜色则是常品。外加漆衣的墨,年代越远漆衣越显得浑厚,并呈现蛇皮断纹,与古琴相似;也有的纹虽不明显开裂,但裂缝隐约可见,与古瓷开片相似。

鉴别古墨还要了解不同地方的制墨风格。明墨传世少,地方风格不易分别。清墨传世多,其风格大致可分为 3种:

(1)歙县墨。隽雅大方,烟细胶清,使用的香料,装墨的匣子十分讲究,如汪节庵墨常贮以饰有彩色花卉的黑漆匣,十分精美,并有特殊的香味;

(2)休宁墨。华丽精致,多饰以金银彩色,往往用漆皮,尤多供珍玩的套墨;

(3)婺源墨。绝大多数供下层人士使用,是大众化的东西,特点是“朴实少文”,也决非都是劣品,如詹云鹏的“金盘露”,质量优良。

鉴别古墨的年代一般要依据墨上的年款,如明“龙香御墨”有宣德元年款,清御墨“耕织图”有康熙甲午年款。贡墨和私家订制墨中有年号的更多,如康熙戊戌和己亥年安徽巡抚李成龙进呈的“太平万岁”,雍正丁未年范时绎进呈的“天章焕彩”等。有时还可根据“避讳”字鉴别年代,如清康熙帝名“玄烨”,于是可根据“玄”字的避讳与不避讳区别康熙前后乃至明清墨的年代。另清道光帝名“旻宁”,而休宁是个造墨的地方,因此,凡墨上“休宁”的“宁”字缺末笔或另换一字的就是道光时或道光以后的制品了。后人为了图利,也有时伪造年款,在古墨精品边上或他处挖一个小槽,用墨蜡填平,乘蜡未干时用一个刻好的金属模子打上年号等,干后再加以打磨或略施金色,如康熙叶元英墨有的被加上雍正年款(有雍正年款的墨在清墨中是难得的),墨很精美,年款字迹也端正清晰,但若用火在年款上烧一下,便蜡化字消,真相大白。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和豫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我国古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和豫;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5172.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