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eiguo dilixueshi
[外文]:history of American geography
在美国,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道出现晚于一些欧洲国家,但近百年来,特别是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
早期情况近年的研究表明,早在欧洲人抵达新大陆之前,美洲印第安人就对美国早期地理知识的积累作出贡献。在美国独立之前,东北部的一些高等院校曾开设了不同名称的有关地理学课程。1795~1799年,苏格兰阿伯丁大学的J.肯普曾受聘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理学教授。
近代地理学19世纪中叶以前,美国的地理学还是一门“未经系统化的学科”。19世纪中叶美国南北战争之后,随着西部开拓殖民,出现了地学的大考察时期。1852年纽约美国地理与统计学会(AGSS)成立,1871年改名为美国地理学会(AGS),在组织探险考察、交流考察成果方面起了积极作用。G.P.马什、M.F.莫里以及许多参加美国西部探险和考察的学者都作了大量的地理工作。马什的《人与自然》(全称为《人与自然,或作为被人类活动改变了的自然地理学》)是 19世纪的地理学、生台学和资源管理的重要著作。1888年,国民地理学会(NGS)成立,向国民宣传地理知识。大考察吸引了欧洲地理学家来美工作,促进了欧美地理学思想的交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高等院校开始设置地理系科。1885年哈佛大学成立地质地理系。1903年芝加哥大学成立第一个独立的大学地理系。此后,地理系科在美国各高等院校纷纷成立。为组织相应的专业活动,1904年成立了美国地理学家协会(AAG)。
早期不少美国地理学家接受的是地质学训练。美国地理学主要奠基人的W.M.戴维斯是哈佛大学毕业的地质学者。他创立侵蚀轮回学说,对地貌学理论作出重要贡献,同时推动了地理教育在美国的发展。芝加哥大学第一任地理系主任R.D.索尔兹伯里是当时著名地质学家T.C.张伯伦的助手。戴维斯和索尔兹伯里都是美国地理学家协会的发起人。在他们的领导下,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前,自然地理学在地理教育和研究中占有优势。这一时期,环境决定论曾为美国地理学思想的主流。E.C.森普尔是环境决定论的热烈鼓吹者,其代表作是《地理环境的影响》(1911)。她认为人是地球表面的产物,地球是人类生活的控制因素,强调自然条件对人类体质、民族发展和国家历史的决定性作用。另一个有影响的人物是E.亨廷顿。他把气候视为社会发展、国家强弱、种族优劣、经济盛衰的决定因素。他的著作《文明与气候》(1915)和《人文地理学原理》(1920,与S.W.库欣合著)不仅在地理学界,而且在历史学者和社会学者中广为流传。20世纪20年代前后,环境决定论受到日益增多的批评,地理学研究的重点逐步由自然转向人文。H.H.巴罗斯首先倡导地理学人文化。C.O.索尔在《景观的形态》(1925)中反对“环境控制”的观点,强调了人的作用。他提出了研究景观的主张,创立区域学派。区域地理学在美国地理学中得到广泛发展。地理学家在人文地理学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广泛的研究,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迅速发展,著作数量大增,人文地理课程在高等院校地理系教学中的比重扩大。地理学被广泛地列为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作为这段时期美国地理学思想代表作的是R.哈特向的《地理学的性质》(1939)。他在书中提出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地球表面不同地域的差异”。1959年他又发表了《地理学性质的透视》,提出“地理学就是对地表变异特征提供正确的、有条理的和合理的描述和解释”。区域地理学被看作是地理学的较高表现形式。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地理学的各自然分科在加速了独立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被相邻地学学科吸引的趋势。气候学、地貌学和生物地理学逐渐相应地归入气象学、地质学和生物学。30年代初,I.鲍曼写了《地理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一书后,地理学在美国社会科学界取得应有的地位,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两栖学科。人文地理学分支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农业部出版了V.C.芬奇和O.E.贝克的《世界农业地理》。1925年,克拉克大学创办《经济地理》杂志,从20年代到40年代登载了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农业地理论著。20年代起,城市地理学开始发展,先后出现研究城市结构的同心带学说、扇形学说和多核心学说(见城市地域结构),这些学说成为建立地理空间模式的第一步。
美国地理学在人文化、多元化的同时还发展了它的应用方面。鲍曼曾作为美国 领土问题顾问,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领土分割和疆界划分工作,以及参与全国重要科学决策的咨询。索尔参加了20~30年代密执安州土地资源调查和分类工作。地理学家们还参与了30年代开始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工作,调查土地和风景资源,选择水库库址。到1943年,有300多位地理学家在联邦 从事情报分析、地图编制、战略咨询和区域经济方面的工作。
现代地理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地理学的传统区域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E.A.阿克曼根据战时情报工作的经验,提出美国专业地理工作者必须加强部门专业化的研究和训练。更有人认为,区域地理学提供的不过是表面的分析,地理学内按不同地域进行分工,效率既低,效果也差。美国的地理学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倾向:一是部门地理专业化的加强和发展。认为部门地理的研究有利于区域地理研究的深入;另一个更为重要、具有深刻国际影响的发展则是探求地理学“科学化”的新途径和创立“新地理学”。首先是F.K.谢弗提出地理学要采纳实证主义的哲学与方法。他认为地理学必须被看作是系统阐明支配着地表某些事物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地理学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同其他科学并无不同。谢弗的观点后来得到新一代地理学家的拥护。
在阿克曼和谢弗的影响下,60年代从美国到欧洲,出现了地理学主要是人文分支定量化的 ,这一 被称为数量运动或数量革命。这是试图使地理学由强调地域差异的独特性转为探求空间组织的规律性的变革。W.L.加里森对数量运动的兴起起了重要作用。他是第一个把地理学理论和方法建立在定量基础上的提倡者和实践堰,主持了在西蚜图华盛顿大学开办的第一个地理数量方法的研究班。加里森及其同事引进并发展了W.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学说,并应用于研究城市零售业问题。此外,还利用线性规划方法解决交通网中的流量流向问题、工业区位问题、以及合理吸引范围界限等。加里森还采用图论的方法进行了美国州际公路网规划中的土地利用等的研究。到60年代中期地理学数量化已被广泛接受,并由美国扩散到其他国家。
美国地理学的变革还包括探求一般规律和建立空间理论,但这方面的进展遇到不少困难,建立的模型不能很好地说明现实中的实际情况。为使地理学实践问题中的决策更准确化,使模型中的假设更接近于实际,行为研究发展起来。实际上,芝加哥大学的地理学者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人对环境灾变的反应。J.沃尔珀特是将行为地理(见行为地理)引入美国的重要人物之一。此后, P.R.古尔德的意境地图、 A.R.普雷德的行为矩阵等新概年纷纷出现。作为对地理学定量化的批评,7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人本主义地理学。这主要是由一些不接受计量化和空间理论而试图采用另一种哲学和方 的文化地理学者和历史地理学者所提倡的。他们强调主观性,特别是被观察者的主观性。
60年代末,在保护环境的呼声中,人们普遍重视对环境问题的探索和解决途径的研究。在这一时期,自然地理研究取得了新的推动力。巴罗斯的人类生态学概念又重新得到重视,对生态系统的研究盛极一时。有些地理学者认为,随着对环境问题兴趣的重新恢复,可以主要通过对资源及其管理的研究,使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一体化。
60年代末以来,美国地理学的另一重大变化是激进地理学,特别是 主义地理学的出现和发展。这主要是西方世界的阶级矛盾和种族矛盾突出,以及第三世界民族斗争激烈所促成的。1969年克拉克大学创办了激进地理学刊物《对立面》。一部分地理学者主张用 的历史唯物主义来研究地理现象,并重建地理学思想和实践。R.皮特在其编辑的《激进地理学》一书中指出“作为一门完整的革命科学, 主义为地理学的激进运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74年美国成立了主义地理学家联合会(USG),并发展有广泛的国际联系。
由于地理学人文化倾向的加强和地理学思想的不断变化,美国地理学的自然的和人文的地理学分支学科为数众多,区域地理研究涉及到世界各地。不同的思想流派虽然在美国地理学发展史上发生兴衰变化,但彼此也并未完全取代。现代美国地理学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
参考书目
普雷斯顿·詹姆斯著,李旭旦译:《地理学思想史》,商务印书馆,北京,1982。(P.E.James,All Possible Worlds: A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Ideas, The Bobbs-Merrill Co., Inc., Indianapolis, New York,1972.)
P.E.James, C.F.Jones,ed.,American Geography:Inventory and Prospect, Sgracuse Univ. Press,Sgracuse,1954.
R.J.Johnston, P.Claval,ed.,Geography Since the Second World War:An International Survey,Barnes & Noble Books,Totowa,N.J.,1984.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瀚玥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美国地理学史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瀚玥;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4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