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全息文献缩微系统

[拼音]:quanxi wenxian suowei xitong

[外文]:holography document microform system

一种用全息技术将文件、图纸和印刷品等文献资料缩微存储和还原的技术和设备,也能缩微拍摄文物并可立体还原。

拍摄全息缩微品首先将文献资料用缩微摄影术拍摄在16毫米或35毫米胶卷上,其上的缩微影像经激光束透射并通过透镜聚焦成物光斑,然后在透镜的后焦面附近与另一称作参考光的激光束相干,再将相干的全息点记录在高解像率感光片上。还原时将激光束通过全息点就可获得原物的再现像。全息缩微的主要特点在于它记录下来的是物的谱而不是一般照相记录下的只是物的像。物的谱包括了物的全部信息──三维信息;物的谱一旦受到某些微小刻痕信息量并不因此减少;也不因记录时材料位置略有离焦而使再现像模糊不清。这些特点都是普通缩微摄影所不具备的。对100 倍以上的高倍率缩微, 这些特点是事关重要的。

全息缩微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苏联、日本和美国等已有较大进展。但都没有实际推广。由于没有研制成价格低廉性能优异的记录材料,没有研制出轻便的隔震系统和理想的全息缩微品拷贝技术,所以至今未能投入实际应用。

70年代末以来,全息缩微技术在我国有多方面的突破。1980年研制成一种新的银盐记录材料和非漂白全息图,用作全息存储,价格便宜,存储密度、还原亮度、清晰度和保存寿命都较理想。不久又研究成功高质量全息拷贝技术。1984年我国又研制成了新颖的轻便的隔震装置,使全息缩微记录设备更接近实用化。经过多次改型,全息文献缩微系统包括记录、拷贝、阅读和复印等整套设备在我国已开始走向商品生产。其典型的全息缩微品如图所示。在148×105毫米的一个全息平片上可记录3000多个全息点。每点能拍摄1~4页16开资料。另外, 在我国随着白燥声随机移相器的研制成功,全息缩微由记录文字发展到记录多层次图片成为可能。

全息缩微比普通的缩微摄影更容易实现高密度存储;比光盘存储的记录材料的价格低几十倍,它的保存寿命和拷贝性能介于普通缩微摄影和光盘存储之间。

全息文献缩微系统的广泛应用还必须与计算机相结合,还必须解决将文献资料直接缩拍在全息片上的记录设备。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种大容量全息文献缩微系统以及用于视听的系统都将会得到广泛应用;同时随着可见光半导体激发器等微型光源的出现,全息缩微文献资料的阅读将变得十分简便。这对印刷资料的变革无疑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梓豪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全息文献缩微系统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梓豪;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9994.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