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楼适夷(1905~  )

[拼音]:Lou Shiyi

我国作家、出版家。曾用笔名楼建南。1905年1月3日生于浙江余姚县。1925年加入我国 党。1928年入上海艺术大学学 ,为著名文学团体太阳社成员。1929年9月到日本留学。1931年回国后,加入我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编辑左联的机关刊物《前哨》,及其外围周报《文艺新闻》,同时从事文学翻译工作。其后主持《群众日报·大陆新闻》和 领导的《白话小报》的编辑工作。1933年秋,被 当局逮捕。在监狱里,翻译了 M. 高尔基的《在人间》、《我的文学修养》等作品。1937年出狱,10月末,应 之邀,任福建省文化界救亡协会编辑委员会委员,承编《文救周刊》。其后,他又担任《救亡文艺》日刊的责任编辑。《救亡文艺》于12月4日被迫停刊后,楼适夷即去武汉担任《新华日报》副刊编辑,并参加了《抗战文艺》初期的编辑工作。1938年,去香港协助茅盾编辑《文艺阵地》,后任代理主编,并组织了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的活动。1939年秋转移到上海,继续秘密编辑《文艺阵地》和其他刊物。

1941年底与巴人(王任叔)一起在上海编辑《大陆杂志》,后又参加了《奔流文艺丛刊》及《奔流新集》的编辑工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了《浙东报》和鲁迅学院的工作,主办对敌宣传的日文版《解放周报》。 胜利后,任《新华日报》华中版编委,负责副刊的编辑工作。1946年回到上海,任《时代日报》副刊编辑。1947年他由上海到香港,与 共同创办《小说》月刊。1949年当选为我国作家协会理事,任出版总署编审局二处副处长。1952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和《译文》编委等职。后任国家出版委员会委员,我国作家协会顾问。主要著作有短篇集《第三时期》,剧本《 活路》、《SOS》,电影文学剧本《盐场》,译著《桥》、《意大利故事》、《面包房里》、《奥古洛夫镇》、《仇敌》、《彼得大帝》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星火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楼适夷(1905~  )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星火;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9952.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