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穿洞遗址

[拼音]:Chuandong yizhi

[外文]:Chuandong Site

我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和稍晚的史前期遗址。在贵州省普定县城西南约5公里的新寨村一孤山上。洞穴因南北对穿而得名。1978年贵州省博物馆调查发现,1979年试掘,1981年和1983年我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贵州省博物馆合作, 先后作了两次系统发掘。1988年我国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穿洞遗址系石灰岩溶洞,高 9米,宽13米,深18米。洞内文化层已被破坏。发掘区在洞前沿的岩厦内,已挖的文化层厚约 3米(未到底),可分为上、下两部,发现了丰富的用火遗迹,大量的石制品和骨器以及近百件的人类遗骸等。

人类化石都出自上部地层,包括完整的头骨一具以及上、下颌骨、单个牙齿和部分体骨,至少分属于 5个老年、中年、青年和儿童个体。1982年发现于第 4层的头骨保存较完好,系一女性青年个体。穿洞遗址出土的人类化石的形态特征多数具有现代人形态特征,与山顶洞人、柳江人和资阳人同属晚期智人亚种。

石制品已找到 1万余件,绝大多数来自上部地层,除石片和石核外, 石器类型有砍砸器、尖状器和刮削器。骨器以骨锥为主,还有骨铲和骨棒等以及少数刮制的鹿角铲。骨、角器总数近千件,骨器类型多,器形周整,磨制精工,为国内少见。骨角器也主要出自上部地层。用火遗迹包括上、下部的几个灰烬层、火堆遗迹以及数以万计的烧骨和少量的烧土块、炭屑和烧石。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熊、虎、犀牛、鹿和麂等10余种,基本上都是现生种。

穿洞史前遗址的年代,下部早于距今1万年,但晚于距今1.6万年,上部距今1万~8500年。下部石制品细小,石器多向背面加工,与北方小石器文化传统有关系;上部石制品相对粗大,打片多用锐棱砸击法,石器加工精细,多向破裂面加工,具有猫猫洞文化的特点。穿洞遗址对研究同时代不同文化关系以及旧石器时代后期和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大量磨制和刮磨制骨器的发现,也改变了我国南方骨器贫乏的状况,对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制造骨器技术增加了较多的新知。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嘉树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穿洞遗址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嘉树;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9430.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