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王光祈(1892~1936)

[拼音]:Wang Guangqi

我国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字润玙,一字若愚。四川温江人,生于1892年8月15日,1936年1月12日病逝于德国波恩。1908年进成都高等学堂分设的中学堂,1912年毕业。1914年到北京,入我国大学攻读法律,同时任职于清史馆,并先后担任成都《四川群报》驻京记者和北京《京华日报》编辑。1918年与 、曾琦等发起组织“少年我国学会”,翌年7月1日的成立大会上,被推为该会执行部主任。同年底,在 、蔡元培、 等支持下,又创建“工读互助团”。1920年赴德国留学,先学德文和政治经济学,并兼任《申报》、《时事新报》和北京《晨报》的驻德特约记者。1922年起改学音乐,在柏林从私人教师学小提琴和音乐理论;1927年入伯林大学攻读音乐学,从师于E.M.von霍恩博斯特尔、A.舍尔林、H.沃尔夫和C.萨克斯等教授。1932年起任波恩大学中文讲师。1934年以论文《我国古代之歌剧》(今译《论我国古典歌剧》),获波恩大学博士学位。

王光祈自1923年起,陆续写作出版了音乐专著16种,并在中外报章书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音乐论文(现见中文音乐论文16篇;外文音乐论文存目14篇,其中 2篇已译成中文)。他怀有借助音乐之力唤醒民族,完成民族文化复兴运动的理想,主张一面先行整理古代音乐,一面辛勤采集民间流行的谣曲,然后再利用西洋音乐的科学方法,创造出“可以代表‘中华民族性’的国乐”。为此,他对西洋音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分门别类地写成专著和论文,向国人介绍。这方面的著作主要有:《德国人的音乐生活》(通讯10篇,1923年10月11日起在《申报》发表)、《德国音乐教育》、《欧洲音乐进化论》、《西洋音乐与诗歌》、《西洋音乐与戏剧》、《德国国民学校与唱歌》、《西洋乐器提要》、《西洋制谱学提要》、《音学》、《对谱音乐》、《西洋名曲解说》和《西洋音乐史纲要》等。他认为国乐“必须吾人自行创造”,而“不能强以西乐代庖”,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此,他又对我国音乐和东方民族音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他最先系统地采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将我国音乐和某些东方民族的音乐同西洋音乐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把世界各地区的乐制,分为“我国乐系”(五声体系)、“希腊乐系”(七声体系)和“波斯阿拉伯乐系”(四分之三音体系)3大体系的理论;同时,还对我国历代乐律史料,作了初步的整理,提出不少有价值的见解。这方面的著作主要有《东西乐制之研究》、《我国乐制发微》、《中西音乐之异同》、《东方民族之音乐》、《翻译琴谱之研究》、《我国诗词曲之轻重律》和《我国音乐史》等。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向西方各国介绍我国音乐的文章,其中包括为1929年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和《意大利百科全书》撰写的《我国音乐》专稿。王光祈的其他论著尚有:关于国防、外交、政治、戏剧、美术的译作19种,《王光祈旅德存稿》2卷,以及散见于中外报章书刊的文章、通信数十篇。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飞跃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王光祈(1892~1936)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飞跃;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8998.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