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封禅

[拼音]:fengshan

一种表示帝王受命有天下的典礼。起源于春秋、战国,当时齐、鲁儒生为适应兼并争霸趋于统一的形势而提出的祭礼。他们认为泰山是世界上较高的山,人间的较高帝王应当到这座较高的山上去祭至高无上的上帝。泰山是齐、鲁的分界,于是就把齐、鲁祭泰山的望祭扩大为统一帝国的望祭,并定名为“封禅”。封是祭天,禅是祭地。封禅之礼,最早见于《管子·封禅篇》,但此篇已佚。据《史记·封禅书》所载管仲论封禅的话说:古代封泰山、禅梁父的帝王有七十二代,管仲记得的有十二个。从无怀氏到周成王,都是受命以后举行封禅典礼的。帝王受命由天降祥瑞来体现,要有十五种不召而自至的祥瑞,才能举行这种典礼。《管子》是战国时齐人所纂辑,所以这实际上是战国时人们对封禅的看法。

第一个真正举行封禅大典的是秦始皇。他即位的第三年,巡狩郡县,与鲁儒生讨论封禅典礼。儒生博士议论纷纷,提不出具体的仪礼程式。秦始皇只得借用原来秦国祭祀雍上帝的仪典,到泰山行封礼,到梁父行禅礼。汉初,经济凋敝,汉文帝刘恒十三年(前167)虽曾讨论过巡狩、封禅的仪典,但没有条件去做这类夸饰的事。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武帝时出现了家给人足的富庶景象。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命儒者赵绾、王臧等“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因窦太后的极力反对而未能实现。直到元封元年(前110),武帝才行封禅。封于泰山,禅于泰山东北的肃然山,并改元元封。此后每隔五年修封一次。前后共举行过五次。东汉建武三十年(公元54),张纯等秦请汉光武帝刘秀封禅,他以自己无德,不许。但两年后,他却又相信“赤刘之九,会命岱宗”的谶文,命梁松等求九世封禅的制度,随即东巡,燎祭天于泰山,禅祭地于梁阴,并改元为中元元年(公元56)。

参考文章

带“封禅”的诗句大全文学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宇吉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封禅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宇吉;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884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