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鹿耳门

[拼音]:Lu'ermen

我国明清时期台湾岛西南岸重要港口航道。位于今台湾省台南市安平镇西北。西连澎湖水道,东接大湾(俗称“台江”),南岸为北线尾岛,北岸为加老湾沙洲。因两岸沙角形似鹿耳,航道狭窄如门而得名。鹿耳门古为台湾岛西南沙洲群中较大的潮汐口,因受潮流冲蚀,遂成为出入大湾的重要港道。港道底部坚石堆积,暗礁盘结,航道险恶曲绕,巨舟不能入,水势异常,曾有“天险”之称。南明桂王永历十五年,即清顺治十八年(1661)三月二十三日,民族英雄郑成功为驱逐荷兰殖民者,亲率战船数百艘、水师2.5万人,从金门料罗湾出发,于四月初一晨,驶抵鹿耳门。趁满潮,依向导,顺利进入鹿耳门航道。以一部兵力在北线尾岛北岸登陆,控制航道,主力渡过大湾于东岸赤崁以北的禾寮港登陆。 历经8个多月战斗,击败荷军。清道光三年(1823),台南地区爆发特大洪水,大湾被泥沙淤塞,港道填为平陆,今仅存鹿耳门溪。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睿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鹿耳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睿德;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8818.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