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Akebieximu Chengzhi
[外文]:City Site at Ak-Beshim
中亚中世纪古城遗址。位于今苏联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楚河南岸托克马克城西南8公里处。始建于5世纪,10~12世纪废毁。1894年B.B.巴托尔德(1869~1930)首次作了考察,20世纪50年代苏联学者Л.Р.克兹拉索夫和Л.П.贾布林先后主持发掘。发掘表明,该城是当时楚河流域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与中亚粟特等地及我国新疆一带有着密切的商业和文化联系。
该城有彼此邻接的东西两个部分。西部面积约35公顷,东、南、北三面城墙共开5座城门,城内两条大街在城中心成直角相交。东部城墙略呈五角形,亦开有5座城门,城内面积60公顷以上。在该城的外围,东面是大沟,其余三面绕以土城墙。大沟与土城墙总长约16公里。城墙均建有望楼和马面。在城西部西南角建一城堡,亦有望楼守护。外围土墙的西北,另有一城,废墟叫小阿克别希姆。所有建筑都用粘泥和土坯筑墙。在城区以南约100米处,发掘出一座6~7世纪的佛寺,在该佛寺以西约250米处,发现一座7~8世纪的佛寺,均寺门朝东,前有门厅门房,中有两侧带长廊的庭院,后有大殿和内建壁龛外建回廊的佛堂。在两座佛寺的大殿、佛堂和回廊等处的沿墙台座上或壁龛内,置有佛、徒弟、菩萨、 像等,一般为施彩泥塑,高者达 4米,西大寺佛堂中央的主要佛像则为青铜雕像。这些建筑的墙上或圆柱上饰有几何纹、植物纹或描绘佛的生活场面的壁画或彩塑,但均已残毁。西大寺还出土一些透雕有佛教神祇的鎏金青铜牌。上述佛寺的主要建筑及雕塑、壁画,与我国新疆焉耆明屋等地的佛寺,以及中亚片治肯特(见片治肯特城址)、巴米扬(见巴米扬佛教遗迹)、哈达(见哈达佛寺遗址)等地的佛教艺术颇为接近。另外在城区以西400米处,发现有7~8世纪的摩尼教墓地。在该城东部发掘出一座 8世纪的景教教堂,包括十字形平面、穹顶的叙利亚式礼拜堂及其南面的洗礼厅。在教堂周围和西面的大院内,发现有洞室墓和土坯砌壁的竖穴墓。骨架仰身直肢,头向西,多无随葬品。这是迄今所知中亚最早的景教墓葬。
据墓葬材料推断,该城居民属欧罗巴人种。他们主要经营农业,出土有石磨、铁镰、铁锄、木犁等农具及农作物种籽,家畜有牛、羊、骆驼、马、驴、狗,渔猎起辅助作用。出土的其他遗物,陶器为手制或轮制,有壶、杯、灯、锅、支座等,晚期见有釉陶。饰物有青铜的耳环、垂饰、带具,玻璃和膏泥的串珠、钮扣。钱币有突骑施钱、哈拉汗王朝钱、唐代的“开元通宝”和“大历通宝”。还出有带粟特铭文的文书封泥。在 8世纪以后的地层中发现许多铁器,主要有镳、衔、马蹄铁、马刺等马具、镞、矛、盔甲残片等兵器,刀、斧、针、钩、锁、链、环、锅等日常用具。此外,还出有玻璃的镜和器皿的残片。
关于该城的断代和古称,过去有人推测它是哈拉汗王朝和西辽王朝的都城八剌沙衮(10~12世纪),经较大规模的发掘表明其上限为 5世纪之后,研究者相继论证此即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城,这个问题仍在进一步研究中。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仲筱杉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阿克别希姆城址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仲筱杉;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7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