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enyang Yinyue Xueyuan
[外文]: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培养音乐人才的高等音乐院校。它的前身是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 胜利后,鲁迅艺术学院由延安迁往东北。1948年底定址沈阳,称为鲁迅文艺学院。1950年成立音乐部,设有音乐系、实验音乐工作团、音乐研究室。1953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音乐部改建为东北音乐专科学校,1958年改编为沈阳音乐学院,由李劫夫任院长。现任院长为秦咏诚。
沈阳音乐学院本科设有理论作曲、声乐、民族乐器、钢琴、管弦5个系及音乐文学专业,学制5年两段制。毕业生可获取学士学位。1982年后,各系陆续开办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班。专科设有师范系和乐器修理制造专业,学制分别为2年、3年。学院附设中等音乐学校,学制6年。据1985年统计,全院有教职员工51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8人,讲师129人。本科、专科学生426人,研究生3人,附中学生166人。
沈阳音乐学院在专业教学、科研方面的特点是:重视民族、民间音乐,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院把民歌、戏曲、说唱、民间歌舞音乐、民族器乐等列为各系专业必修课。1956年建立民族音乐系(含民族音乐理论、民族乐器、民间演唱专业)。1958年增设民族歌剧班,1964年增设戏曲作曲专业,后来发展、调整为民族乐器系、声乐系民族声乐专业、作曲系戏曲作曲专业和音乐学专业。学院音乐研究所的民族音乐研究室以采集、整理民族民间音乐的第一手材料,并加以系统的理论研究为主要任务。
沈阳音乐学院自1953~1983年有29届1000多名毕业生,其中成为国内有影响的作曲家、理论家、表演家有傅庚辰、秦咏诚、雷雨声、羊鸣等。在乐器改革方面,转调古筝(张昆、崔作新)获文化部和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历年来在国内外各种音乐表演比赛中获奖的有唐玉斌、阎泰山等40余人次;唐玉斌、尹其颍、雷雨声演奏的高胡、古筝三重奏《春天来了》(雷雨声曲)获第 6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金质奖章。
学院还办有院刊《乐府新声》,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睿广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沈阳音乐学院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睿广;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7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