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ongxiangzu
[外文]:Dongxiang nationality
我国的少数民族。(见彩图)因在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地区)东乡地区居住而得名。我国成立前曾被称为“东乡 ”、“东乡蒙古”、“东乡土人”等。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 自治州,少数散居在甘肃省兰州市、定西地区、宁夏 自治区及新疆维 自治区。有279397人(1982)。使用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 蒙古语族。大部分人会说汉语。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族源东乡族是14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分融合而成的。构成其族源的主要成分是信仰 教的色目人和蒙古人。从13世纪以来,河州一带就是包括色目人和蒙古人在内的蒙古军驻守、屯田之地。13世纪末,镇抚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的元朝安西王阿难答皈依 教,其属下蒙古人大部相从。信仰 教的色目人也相聚在西北地区。14世纪初,元成宗死,安西王阿难答与皇后伯要贞氏等策谋 叛变,事泄被杀,但其属下势力仍很强大。其子曾联合 教群众反叛,为元朝 ,阿难答属下纷纷逃避。当时交通不便、偏僻闭塞的东乡,就成为阿难答属下信仰 教的色目人、蒙古人退避的地区之一。他们在这里与当地汉族、藏族等长期共同生活,互相婚嫁,逐渐融合成为东乡族。
对东乡族的族源,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主要有二:一说成吉思汗于1226年征西夏时,兵临河州、临洮一带,将部分蒙古军留驻此地,这些人以后进入东乡,形成东乡族;一说成吉思汗西征时,从中亚、波斯掳来大批工匠,其中一部分被安置于东乡,以后形成为东乡族。还有一说认为东乡族源于吐谷浑。关于东乡族源和形成问题,目前仍在讨论中。
社会经济由于民族形成的特殊条件,所以在东乡族形成时,其社会结构即为封建制度。从元代的军屯到明代的土司制度以及尔后的里甲制度,都是以封建的生产关系为基础。元末明初,直接统治东乡族的是何土司及其所属的千户、百户。第一代何土司名锁南普,东乡人,元末为吐蕃宣慰司都元帅,驻守河州。明洪武三年(1370)投降明朝,授河州卫指挥同知,世袭,并赐姓何,东乡地区成为其辖区。洪武以后,何土司的势力日益衰落,明朝 逐渐在东乡地区实行里甲制度,“改土归流”。至明中叶,东乡族已由土司的统治归入明朝地方 的管辖之下。清朝康熙后期,河州知州王全臣废除了当时 、混乱的里甲制,在东乡地区清理地亩,厘定税例,建立社会组织。但是这一改革对东乡族社会的发展并没有发生重大作用。民国时期,东乡族人民在当地军阀的统治下,生活更加贫苦。
东乡族以农业为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由于土地贫瘠,生产力十分低下,地主经济不甚发达,地主、富农只占总人口的2.3%,占有土地9%;中农占总人口的42.5%,占有土地69.4%;贫雇农占总人口的42.5%,占有土地20%。地主阶级占地虽不多,但他们凭借政治特权以及 等手段,对农民的剥削依然严酷。畜牧业,特别是养羊,在东乡族人民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有许多农民还从事小商贩、 运输、 擀毡、织褐子等,以补家用。
东乡族聚居的东乡地区,位于甘肃临夏 自治州东北的黄土丘陵地带,自然条件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庄稼十种九不收,加上 的残酷剥削和压榨,我国成立前人民生活十分贫困。
反帝反封建斗争东乡族人民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作出了贡献。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董福祥率领入卫京师的甘军中就有不少东乡族士兵。事后,他们驻防蓟州。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天津, 北京,甘军在京郊阻击联军,由东乡族、 等组成的一支军队扼守正阳门,在强敌面前,英勇战斗,宁死不屈,许多人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东乡族人民对反动 的统治进行过英勇的斗争。在甘肃发生的历次大规模少数民族反压迫的斗争中,如1781年撒拉族苏四十三领导的反清斗争和同治年间的甘肃 起义等,东乡族人民都曾积极参加并有出色的表现。特别是在1942年陇南数县各族人民反抗 的起义中,以穆特菲勒、马撒而东等人为首的东乡起义军,转战陇南各地,有力地打击了 的统治。
文化艺术东乡族人民喜唱“花儿”民歌,并有丰富的群众娱乐活动及民间口头文学。每年秋收后,邻近的村民一起举行“那敦”(游戏之意)。体育、竞技活动主要有赛马、摔跤、打土块等。文艺活动主要有“那敦赤”摆摊献艺,表演说、拉、弹、唱。民间口头文学有各种故事、叙事诗,其中,著名的有长诗《梅拉尕黑》以及故事《白羽飞衣》等。
宗教与风俗东乡族信仰 教,教派、门宦众多。我国 教的哲合林耶、虎非耶、尕得林耶、库不林耶四大教派,以及伊赫瓦尼派(又称新教),在东乡族中都有一定数量的信徒。除了伊赫瓦尼派之外,其他教派还分出许多门宦。
东乡族的衣食住及风俗 惯受 教的影响很大,至今仍保留着一种宗教关系,被称为“阿哈教”。每一“阿哈教”包括数十户至数百户不等。“阿哈教”中又以血缘的亲疏分为若干“阿恩德”;各“阿哈教”中辈分较高者,被称为“当家”。同一“阿哈教”之各家不能通婚嫁。寡妇再嫁,同辈亲属有优先权,一般不出本“阿哈教”,称为“转房”。由于教派众多,不同教派的青年男女的婚姻因“麦兹赫布”(即宗教观点)不同,亦受到很大限制。
建国后的变化我国成立后,东乡族的各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50年成立了东乡族自治县。1981年在临夏小积石山北麓又成立了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在州、省和中央各级 机关中,都有东乡族的干部,东乡族充分享有当家做主的权利。在我国 党和人民 领导下,东乡族在改变本地区面貌、发展生产的斗争中,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农业实现了主义集体化。兴修了各种水利事业,1979年农业灌溉面积比建国前增长了10倍。造林面积增长了数十倍,贫瘠的土地正在被改造,严重的水土流失正在被控制,许多山坡已是梯田层层,幼树丛生。1979年粮食亩产比建国前增长3倍。不少深沟大涧被改造为池塘,不少山坡已成良好牧场。公路交通四通八达。电力的使用日益普遍。工业生产从无到有,已建起了农机厂、面粉厂、地毯厂等。工人阶级队伍正在成长。文教卫生事业有了巨大发展,村村有学校,乡乡有卫生院,已经培养出一批东乡族的教师、医生、工程师、农艺师、作家、画家及演员。1978年我国 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东乡族散居的一些地区恢复了东乡族民族乡。东乡族民族人士及宗教上层人士得到合理安置。宗教生活得到保障。农村实现了联产承包,多种经营、传统手工业、运输业、食品业以及集市贸易均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东乡族人民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
参考文章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Jishishan Bao'anzu Dongxiangzu Salazu Zizhixian)的由来我国地理
东乡族自治县(Dongxiangzu Zizhixian)的由来我国地理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建制沿革专项地理
东乡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巍奕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东乡族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巍奕;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7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