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理查兹,I.A.

[拼音]:Lichazi

[外文]:Ivor Armstrong Richards (1893~1979)

英国文学评论家、语言学家、诗人。早年在剑桥大学攻读心理学。1922年开始在剑桥大学讲授英国文学和心理学。1930年曾到我国清华大学任教。1931年后长期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1944年起任教授,1963年退休后任荣誉教授。他的学术活动涉及面很广。1923年与奥格登合著《意义的意义》一书,试图通过语义学解决哲学问题,因此被3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普通语义学”哲学流派奉为先行者。

20年代初,他曾研究文学理论,他的一些著作在英、美现代文学理论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力图使文学理论“科学化”,强调把现代科学的一些成果应用于文学研究,使它规范化。

在早期的著作《文学批评原理》(1924)和《科学与诗》(1925)中,他试图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方法分析读者阅读诗歌时以感情为基础的心理反应程式。《实用批评》(1929)和《如何阅读一页书》(1942)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他的分析批评方法的运用,成为新批评派的先导。

20年代后期,他的研究重点转向现代语义学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1934年的《柯尔律治论想象》和1936年的《修辞哲学》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30年代中期,他转而与奥格登一齐致力于推行“基础英语”的研究,企图以 850个英语最常用的单词创造一种国际通用语。他曾把柏拉图的《共和国》译成“基础英语”。

理查兹也有一些诗歌创作,曾于1958和1960年出版两部诗集。他还著有剧本《明晨,浮士德!》(1962)。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姝慧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理查兹,I.A.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姝慧;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7152.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