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盔头

[拼音]:kuitou

传统戏曲剧中人所戴各种冠帽的通称。大体分冠、盔、巾、帽 4类。冠,多为帝王、贵族的礼帽;盔,为武职人员所戴;巾,多为软件,属于便服;帽类最杂,自皇帽至草帽,有硬有软,名目繁多。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不少冠帽有不同的叫法,如紫金冠也叫太子盔。除以上4类外,还有各种大小附件,如额子、驸马套翅、翎子、狐尾、面牌、茨菇叶、铲刀头等,多与盔头配合戴用,有的也可以单用。盔头的制作,软件多为缎制品,有花有素;硬件除纱帽、相貂外,多以纸版、铁纱做成硬胎,分前后两扇,饰以金、银、翠羽(或贴蓝绸)、珠子、绒球等。它们与戏衣一样注重装饰,但其装饰的繁简,时有变化,各剧种之间也互有异同。据有经验的盔头艺人讲,传统的盔头,包括各种大小附件,约有 300 种。目前舞台上常用的盔头主要有以下各种:

皇帽

一作王帽,又称唐帽或堂帽。帽形微圆,前低后高,背后有朝天翅一对。黑地饰以龙纹。顶端有黄颜色大绒球两个,旁缀珠子。左右各挂黄颜色大穗。为皇帝专用的礼帽。

草王盔

与皇帽基本相同,不同处在于:

(1)皇帽为黑地,草王盔为金地;

(2)草王盔上的龙纹比皇帽略少;

(3)皇帽不插翎子,草王盔可以插翎子,但不挂大穗。多用于非正统的称王称霸者。

平天冠

冠顶为一长方形平板,前后垂旒,左右挂大穗。多用于天堂与地狱的统治者,如玉皇大帝、阎王等;皇帝用得很少,只有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等几人。另有女平天冠,略小,武则天用。

皇巾

或当皇帝巾。黄缎制成,前低后高,背后有朝天翅一对。多为皇帝生病时戴。

九龙冠

由皇巾加以纹饰而成,上有9龙,故名。正中有一个大绒球,左右挂穗。为皇帝便装时戴。

紫金冠

又名太子盔。前扇为额子,后扇在圆形头盔顶上加多子头(一作垛子头)。左右挂长穗,背后挂一排短穗(叫做“后遮根”)。以银色为多,亦有金色的。多用于王子及年少将领。

凤冠

形如摺扇的扇面。以玲珑的点翠立凤为主要装饰。凤嘴衔有珠串,中间短、两侧长。左右挂排子穗,背后挂一排短穗。皇后用的凤冠挂黄颜色丝穗,其他贵妇或新妇可挂粉红色或各色丝穗。另有老旦凤冠,金色,较小。

过翘

一作过桥。半圆形,戴于头顶。有大小之分,纹饰有繁有简。小过翘,缀有绒球、穗子,为宫女用。大过翘,饰有点翠立凤或珠凤,旁挂排子穗或花篮穗,可供王妃、公主用,又称半凤冠。

侯帽

平顶方形,两旁有微微上翘的宽翅掩着双耳,故梆子班称为“耳不闻”。有的侯帽翅子翘得高些,并缀以风毛穗。分金、银色两种,为封侯者所戴。握有兵权者,顶端加戟头,称为台顶。

相貂

又称相纱。帽形近方,前低后高,左右插长翅,纯黑色,为宰相专用。另有花相貂,缎面绣花,有香色、古铜色、紫色几种,为老年宰相所用。

汾阳帽

俗称“文阳”。外形与相貂基本相同,金地龙纹,缀有绒球和珠子,两旁为金色如意翅,用于权势显赫的宰辅。

扎镫

一作踏蹬。帽形近方,前低后高,背后有朝天翅一对。旧时只有黑色的,称铁幞头。后又发展出金、银色两种,上加绒球和珠子。在近世戏箱中,汾阳帽去如意翅即为金扎镫,一物两用。汾阳帽属于文扮,扎镫属于武扮。

相巾

方形,正面缀有白玉一块,背后有一对朝天翅,为宰相便装时戴。

纱帽

帽形微圆,前低后高,纯黑色,两旁插方翅,为生脚扮演的文官所用。另有尖翅纱帽,为净脚扮文官用。圆翅纱帽(昆班称为“矮围”)为丑脚扮文官用。还有一种桃叶翅纱帽,称学士帽,如《醉写》中的李白所戴。

帅盔

形如覆钟,顶端有戟头和红缨,背后有小披风(称后兜)。用时前面加大额子。分金、银色两种,为主帅专用。另有老旦帅盔,是在老旦凤冠的基础上加戟头、后兜,如挂帅出征的佘太君所戴。

罐子盔

形似帅盔而简化,不带额子,有后兜,多为御林军所用。

扎巾

有软、硬之分。软扎巾,缎制绣花,前圆形,后有一板竖起(内以铁丝为骨),饰有大火焰(即绒球架子),多为武士所用。用时或加面牌,或加额子。另有扎巾盔硬胎,为武将所用。

夫子盔

实为扎巾盔的进一步装饰化。其额子两边的挂耳(又名耳轮)及后兜均特大,两旁挂大穗、飘带,顶部大火焰的两侧还缀以珠须,以壮观瞻。绿夫子盔为关羽专用;另有白夫子盔,岳飞等人用。

倒缨盔

盔后垂红缨一束为其特征,为武将所戴。

八面威

实由倒缨盔增饰而来。上有八角形宽檐,为大将所戴。

中军盔

圆形,似一覆盆,金色,为中军专用。

另有荷叶盔、狮子盔、虎头盔、蝴蝶盔等,为男、女武将所戴。

文生巾

缎制,有花绣,自帽顶至两侧有如意头硬边作为装饰,背后垂有飘带两根。

武生巾

与文生巾同,只是没有飘带,而在两边挂穗子,顶部缀有小火焰(红绸所结)。

高方巾

黑缎制成,颇似旧式斜坡形屋顶,缀有白玉一块,多为穷生所用。

解元巾

或称学士巾,缎制,有花绣,前低后高,两旁有如意形软翅,为已取得功名的文人所戴。

荷叶巾

顶方,上有檐,似荷叶覆盖,以绿缎绣花者为多,丑扮文人用。

棒槌巾

缎制绣花,前低后高,背后有桃叶形小翅一对,可以摇动,为恶少所用。

员外巾

斜方形,缎制,多绣寿字纹,背后垂软翼两片,并有飘带,为乡绅、员外等所戴。

八卦巾

帽形与高方巾相似,上绣八卦、太极图,背后有飘带两根,为有道术的人所用。

毡帽

毡制,帽高而窄,略向前折,顶端为小须一片,有蓝、白等色,为劳动者所用。另有红色毡帽,为衙役所戴。

鸭尾巾

由毡帽演化而来,毡制改为缎制,顶部小须放大,形如鸭尾,故名。正面缀白玉一块,为店主所戴。许仙戴的鸭尾巾,略小,月白色,又称许仙巾。又有硬花鸭尾巾,缀有绒球、珠子,用于某些江湖人物,如《蜡庙》的褚彪。

沿毡帽

一作烟毡帽。平顶阔沿,为老军、更夫等用。

鞑帽

一作大帽。由沿毡帽加以纹饰而成。黄缎制,饰以双龙,故又称双龙鞑帽。顶部有一大绒球,旁有珠子、小绒球,背后有短穗、飘带,为皇帝、大臣微服出行时所戴,亦为番邦大将所用。

罗帽

有软、硬、花、素之分。罗帽的基本样式是:帽身较高,有 6棱,顶端有圆球。软罗帽可折合,硬罗帽挺直。素罗帽多为家院等下层人物用。花罗帽有花绣,其硬者四周遍缀绒球,多为江湖侠客一流人物用。

太监帽

帽顶近圆,缀一绒球,后沿高出帽顶。原为黑色,后加纹饰,分金、银色两种,缀以珠子、穗子。一般金、银色为大太监用,黑色为小太监用。

大叶巾

又名大板巾。巾后有大板披风,旁有飘带,为旗牌、校尉用。

皂隶帽

长方形,黑色,正面绣寿字纹,一侧插孔雀翎,为皂隶专用。

鬃帽

用马尾编成,形如蟋蟀罩,黑色。近世又有硬花鬃帽,四周遍缀绒球、珠子。为净、丑所扮的绿林人物所戴。

草帽圈

草帽有圈而无顶,也有绸面花绣的,扮渔民、樵夫用。

渔婆罩

似草帽圈而小,绸制,四周缀以风毛穗或小珠串,正中有一绒球,为村姑、渔女用。虞姬亦用,故又名虞姬罩。

风帽

尖顶,下端披在肩上,以御风寒。黄颜色者为皇帝所戴,又有红、黑等色。女风帽有花绣。

额子

半圆形,饰有珠子、绒球,正中有面牌,两端有挂耳。额子分大小,纹饰有繁简。最简单的小额子,又名一字额子,为校尉、刽子手用。一般大额子的绒球有两层,为大将所用。额子可与帅盔、扎巾、多子头等合用,也可以单用,如三国戏中的许褚,前面是大额子,后面是黑蓬头。

七星额子

有大绒球两层,每层 7个,故名。为女将所用。

驸马套翅

半圆形,饰有珠子、绒球,两端有大穗,用时套在纱帽上,为驸马专用。

翎子

即雉尾。成对插于盔头两侧,用于番王、番将、山大王和妖精。少数青年将领亦用,作为美饰。刽子手用时,只插单翎,且较短。

狐尾

一般以兔毛做成,成对挂于冠后。多用于番王、番将。

面牌

又名正容,额前的装饰物。圆形,或嵌小圆镜,或饰寿字纹,上有一大绒球。原为冠盔上的装饰,也可单用,如战败之将,戴甩发,前插一面牌。

茨菇叶

额前的装饰物。以铁丝为骨,糊以黑绸,形似茨菇叶。旦脚的有粉红、翠绿等色。可与罗帽、渔婆罩等配合使用,亦可单用。是武角色的美饰。

铲刀头

额前的装饰物,多为土黄颜色,形似铲刀。用于老年武角色。铲刀头和茨菇叶都是带子结纽的夸张化、装饰化。

近30年来,在新编历史剧的演出中,不断有新式盔头出现。或者在传统盔头上加以变化,或者依据历史资料加以创制。因此戏曲的盔头必将日益丰富和发展。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宏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盔头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宏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6135.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