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老子想尔注

[拼音]:Laozi Xiang’erzhu

道教经典。全称《老君道德经想尔训》。据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外传》、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及宋代道叔记载,为张陵所作。《传授经戒仪注诀》以为出于张鲁之手,并规定为道门传授的必读经典。全2卷。佚失已久。清代于敦煌莫高窟发现六朝写本《老子道经想尔注》残卷,1905年被窃。现藏不列颠博物馆。

《老子想尔注》为注释《道德经》之作,其思想内容多与《太平经》相合,兼有河上公注释《道德经》的见解,以“道”为较高信仰。解“道”为“一”,“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说“道”是具有喜怒好恶、能发号施令的较高主宰。教人信道守诫,按“道意”行事,则国可太平,人能长久;“道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奉道诫,积善成功,积精成神,神成仙寿”。称修道成仙与法道治国皆为奉行太上老君的旨意,以树立对“道”的信仰。《老子想尔注》自称“真道”、“真义”,而将“五经”及“众书传记”斥为半邪和邪文,认为“世间常伪伎称道教,皆为大伪不可用”。现存《老子道经想尔注》残卷中的《道德经》个别文字,与现存通行本多有差异。如《道德经》二十五章“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及十六章“公能王,王能天”的“王”字,均易为“生”。分别注曰“生,道之别体也”;“能行道公政,故常生也。能致长生,则副天也”,体现了道教对“长生”的追求。又如七章“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的“私“字易为“尸”。注曰:“不知长生之道,身皆尸行耳,非道所行,悉尸行也。道人所以得仙寿者,不行尸行,与俗别异,故能成其尸,令为仙士也”,体现了道教炼身延寿的思想。因而注文颇具道教特色。为研究早期道教史和道教思想源流的重要资料。

今人饶宗颐依《老君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之次第,将敦煌残卷连写之 与注,按章分别录出,著有《老子想尔注校笺》。

参考文章

五斗米道与《老子想尔注》宗教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宏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老子想尔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宏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6068.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