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卡尔西顿公会议

[拼音]:Ka’erxidun Gonghuiyi

[外文]:Council of Chalcedon

451 年由东罗马帝国皇帝马吉安和女皇普尔凯丽娅在君士坦丁堡附近卡尔西顿召开的 教世界性主教会议,史称第四次公会议。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解决了三一论问题后, 论即成为4~5世纪神学争论的中心。主张一性论( 在“道成肉身”后即只有神性而不具人性)的代表人物优提克斯被 448年君士坦丁堡教会会议判为异端,优提克斯利用政治关系唆使皇帝提阿丢斯二世于449年召开以弗所会议(即后世天主教会所谓“强盗会议”)进行翻案。提阿丢斯二世死后,其继位者马吉安和女皇普尔凯丽娅为迎合当时在东西方教会中均占优势的二性论派(主张 具有神、人二性),以平息帝国境内的教会争端,召开了此次有 600余名主教参加的公会议。罗马主教利奥一世也派代表出席。会议推翻了“强盗会议”的决定,重申以前三次公会议的结论,再次将一性论斥为异端,并革除优提克斯教籍。会议接受利奥一世的“教义书信”,规定 为 的第二位,有真实的神性和真实的人性;其神人二性“不混、不变、不分、不离、同存于一个位格之中”。这就是被后世大多数教会承认为正统 论的最初公式,称“卡尔西顿信式”。会议提高了罗马主教的地位,同时又批准君士坦丁堡牧首在东方教会中的领导地位。但罗马教会对后者始终不予承认,此乃为东西方教会长期分裂的症结。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越彬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卡尔西顿公会议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越彬;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5746.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