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板羽球

[拼音]:banyuqiu

又名“毽球”,以木板拍击羽球的一种球类运动。球场中间隔一道球网,运动员各在网的一方互相对击羽球。它是我国在 时期物质困难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群众性体育活动。比赛方法与羽毛球相似,但需用的场地条件和用具比较简便。最早介绍板羽球的,是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几名工作人员。他们于1939年在贵州看见苗族青年以小竹管插三、五根鸡毛,用木板拍击进行活动,受到启发便设计了羽球和球拍,并制定了规则,命名为“板羽球”,在成都、重庆、昆明等地学校和体育运动场所先后开展起来。我国成立后,推广到全国各地。

正式比赛分单打和双打两种。男子和女子分别采用5局3胜制和3局2胜制。单打每局15分,双打每局21分。单打双方各得 14分、双打双方各得 20分时, 叫作“平”。“平”后,以先多得两分者为胜。双方按顺序轮换发球,每方每轮只有 1次发球权。如双打甲方先发球,得分则继续发球;失误即改由乙方第1人发球。乙方第1人发球失误则改由甲方第 2人发球,如此轮换。发球员规定站在“后发球线”后方发球。发球动作,要从下而上击球,击球点不得超过肩部。发出的球落在对方接球区内,为合法。发球和接球均不分左右区。接球方任何一队员均可还击。胜1球得1分。发球方失误,除失掉发球权外还同时输1分。每局终了交换1次场地。决胜局,在单打的8 分或双打的11分时互换场地。

球场为长方形,长12米,单打场宽4.50米,双打场宽6.50米。距中线两边各1米处,划1条横线与中线平行,叫“前发球线”。距中线两边各 4米处的横线为“后发球线”。前后发球线之间为接球区。网柱高1.65米,网中央离地面1.50米。球重量为 4~6克,用3根白色羽毛插在圆状木托或橡皮托上。羽毛长10~12厘米。每根羽毛应剪成齿状(约 8~10个锯齿)。球拍为木制,全长35厘米(包括柄长15厘米),拍面宽17厘米,拍面厚 1厘米(图1、图2、图3、图4)。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付笑薇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板羽球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付笑薇;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5728.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