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杨村彬(1911~  )

[拼音]:Yang Cunbin

我国话剧导演、 剧作家、 戏剧教育家。原名瑞麟。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应熊佛西邀参加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主办的定县农民戏剧研究工作。抗战爆发后,随该会南下。以后一直在成都、重庆、南京、上海等地从事编剧、导演及戏剧教育工作。曾讲授《戏剧概论》、《编剧》、《表演研究》等课程。

杨村彬早年在定县为农民剧团导演熊佛西的《过渡》时,尊重农民看庙戏的 惯,设计露天剧场,运用台口大台阶,使台上台下连成一气。后在成都导演熊佛西的《儿童世界》,借鉴民间会戏方式,以两个公园为圆形剧场,动员小学生30000人参加歌舞,构成规模巨大的新型会戏。这些探索在我国话剧史上有开拓性意义。他还编导了《秦良玉》和《清宫外史》1、 2、3部。导演过《岳飞》和田汉的《关汉卿》、王元美的《鉴湖女侠》。1942年中央青年剧社在重庆演出他所著《清宫外史》第1部,轰动山城,而后全国各地纷纷上演。他曾提出写历史题材应“处处有根据,句句是虚构”的主张。此外,他还导演了昆剧《墙头马上》与《蔡文姬》,融合了戏曲程式与话剧手法,不离传统又有新意。

杨村彬导演的剧目大部分是现代戏,主题明确,艺术构思独特,如《上海之歌》、《枯木逢春》、《难忘的1976》等。他在导演艺术上融会古今,巧于运化,并切实把握艺术规律和观众心理,赋予话剧以民族气派。

杨村彬1947年参加我国 同盟,任民盟第四、五届 。曾当选为第三届 代表,第五、六届全国 。是我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原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后任该院顾问。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晋宁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杨村彬(1911~  )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晋宁;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5720.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