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副刊

[拼音]:fukan

[外文]:backpage

报纸上刊登文艺性、知识性作品或理论性、学术性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刊名。

有副刊是我国报纸的重要特色。我国报纸的副刊起源于清末,最初称副张或附张。1897年11月24日,英商字林洋行创办的《字林沪报》出版附张《消闲报》,随报附送,这是最早的副刊。早期报纸副刊的内容,主要是旧体诗词、小说、笔记等,多属“消闲文字”,与报纸总体报道内容无直接的关联。 前后,资产阶级革命派运用报纸进行革命宣传,开始注意使副刊与新闻版的宣传报道相配合。 前后,出现了提倡新文化、传播新思想的副刊,著名的如《晨报》副刊 (见《晨报》)、《民国日报》(上海)副刊“觉悟”、《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京报》副刊(见《京报》)等。1919年5月5日至11月11日,《晨报》副刊上辟有《 研究》专栏,曾发表 的《雇佣劳动与资本》最早的译文。从此副刊成为整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

报纸副刊具有新闻性,这是副刊和其他专门发表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出版物的主要区别。副刊发表的作品和社会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有的副刊文字直接配合新闻报道。

报纸的副刊是我国进步的、革命的文化人士传播新思想的阵地, 、 、鲁迅、郭生等都曾经是著名副刊的撰稿人。在新 革命时期,有些政治倾向保守的报纸,为了扩大报纸影响,增加发行量,聘请进步的文化人士、社会名流担任副刊主编,开辟了表达无产阶级观点、宣扬主义理想的副刊,出现过一张报纸两个方针的特殊现象。

我国建立后,我国报纸继承了办副刊的优良传统,都创办能显示自己特色的各类副刊。副刊作为报纸的有机部分,服从于各报的编辑方针。

我国报纸副刊具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

(1)综合性副刊。以文艺作品为主,同时刊登文艺评论、科学小品以及知识性文章;

(2)专题性或专业性副刊。发表专门性的稿件,或以某方面读者为主要对象,如国际副刊、女人与家庭副刊等;

(3)理论、学术性副刊。如史学、文学评论、经济与管理副刊等。

参考文章

报纸副刊的由来文学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坤永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副刊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坤永;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554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