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子母调

[拼音]:zimudiao

北曲的一种套数形式。它的特点,除引子与尾声外,中间部分的各个乐章是由两支曲牌循环交替构成,例如〔正宫·端正好〕套曲,常用如下结构形式: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煞尾

这种套曲,也可以称为循环曲体。它来源于宋代的转踏(亦称缠达)。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说:“唱赚在京时,只有缠令、缠达。有引子,尾声为缠令。引子后只有两腔迎互循环,间有缠达。”从宋人郑僅(彦能)所写的《调笑转踏》看来,全篇都是一首诗体歌曲与一首词体歌曲的循环交替。转踏的这种循环曲体,后来为诸宫调所继承,并成为北曲的曲牌联套体形式中的一种曲体。它被北曲采用后,除严格保持〔滚绣球〕与〔倘秀才〕两曲循环交替的形式外,还可以在两曲之间插入别的曲牌,以丰富曲调的变化,但它的基础仍然是循环曲体。

子母调是古人对这种循环曲体的称谓。它最初出自元人燕南芝庵《唱论》:“有子母调,有姑舅兄弟。”后来,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作了注解,他在〔滚绣球〕与〔倘秀才〕这两支曲牌名之下,都分别注明为“子母调”。而这两曲在正宫套曲中都是连用的,这就证实了子母调是指这种两曲循环交替的曲体。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智玮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子母调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智玮;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5174.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