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nuozu
[外文]:Jino nationality
我国的少数民族。(见彩图)基诺,系本族自称,释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其余分布于基诺乡四邻山区。 人口为11974人(1982)。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彝语支。无本民族文字。
历史发展基诺乡旧称为基诺山,清代文献写为攸乐山,都是以基诺族自称而得名,足见基诺族是当地的古老居民。有关基诺族的汉文记载始于18世纪。基诺山因盛产普洱茶,明末清初即有汉族商人进入,推广种茶制茶技术, 对基诺族社会发展产生了影响。 雍正七年(1729),清朝在基诺山思通(今司土寨)设攸乐同知,筑了砖城,驻军500人,欲在这里建立滇南重镇,但时隔6年因瘴气厉害而裁撤,此后只在这里委任基诺族首领为攸乐土目。后来傣族土司统治基诺山区。民国时期, 地方 在基诺山委任保甲长,保甲长与傣族土司任命的基诺头人相结合,主要职责是为 地方 催缴贡赋。1941年10月至1943年4月,基诺族人民为了反抗 地方 的残酷压榨,在操腰的领导下,团结哈尼、瑶、汉等族人民,同 地方 的军队进行了英勇斗争,最终迫使云南省地方 把车里县长 查办,3年内未在基诺山征税。
社会经济形态20世纪50年代初,基诺族社会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还保留有许多古俗。如血缘婚的遗迹依然存在,有的村寨并不禁止氏族内婚;有的村寨禁止氏族内婚,但不禁止氏族内的恋爱同居。母系氏族公社的遗俗也相当多,平时只有母亲才有权为生病的子女杀鸡“招魂”;在上新房的仪式上,第一个手持火把登楼点燃火塘的是氏族内最年长的女性;村社长老虽已是男性,但他们仍沿用母系氏族公社时代的称号──“左米尤卡”,即村寨的老奶奶。由父系公社取代母系公社(见父系氏族制、母系氏族制),大约有300余年的历史。 个别村寨在20世纪40年代尚有百余人共居的大竹楼,这个父系大家庭公社虽然共居一处,但分居各房间的小家庭却又是个体经济,单独生产和消费,呈现了父系大家庭公社末期的过渡状态。这些原始社会古老遗迹可谓基诺村社(见农村公社)的特点之一。
基诺族农村公社是由不同氏族成员共居的地缘村落(巴朵寨除外),每个村社就是一个独立的村寨。村社各有其标有传统界桩的土地界限,界内的土地归村社所有,他人不可侵占。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式是村社公有,其内部占有形式则分为村社共有、氏族或父系大家族公社公有、个体家庭私有3种,但公有制是主要的。在农业生产中盛行换工互助,狩猎中盛行原始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原始租佃、雇工、借贷关系已经发生,但并未出现不劳而食的剥削者。村社一般有两个长老,首席长老叫卓巴,次为卓生,他们由特定的古老氏族的最年长者充任,其职责涉及村社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
经济与文化基诺族以刀耕火种的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是旱稻、玉米,种植棉花也有较长的历史,盛产香蕉、木瓜等亚热带水果。基诺山是出产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主食大米。黄牛、水牛较多,除少数村寨外,并不用以耕田, 而用以祭祀和肉食。 还饲养家畜家禽。许多村寨以种茶、制茶为重要副业。狩猎是男子的经常性副业,采集是女人的经常性副业。手工业于农闲时进行,女人多会纺棉绩麻,以纺轮捻线,使腰机织布。铁匠较多。男子会编制精巧的竹器。在文化方面,有丰富的史诗和故事传说,重大节日里的诗歌唱和,常通宵达旦,即使在劳动中人们也往往即兴对歌。主要乐器是口弦、“毕吐鲁”──二洞箫和二胡,而“七柯”是集体狩猎中打到野兽后临时制作的竹筒乐器,由7个竹筒组成,有7个音阶,可奏出许多曲调。人们听到“七柯”的敲击声,即知道猎获了什么野兽。
风俗与宗教信仰基诺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婚前恋爱自由,过去仍保留着某些对偶婚和群婚残余。人死后,挖独木为棺,土葬于公共墓地,不留坟冢。
男穿白色无领对襟棉布上衣,衣背后绣有圆形彩色光芒图案,下穿宽大的棉布白裤;女子头戴披风式尖顶帽,上穿对襟无领无扣镶有7色纹饰的短褂,胸前着有刺绣精美、缀有圆形银饰的三角形贴身衣兜,下穿黑白色相间、镶边的短裙。吃新米的节日为“好希早”;最隆重的节日是过年,称为“特毛且”,约在春节前后,日期由长老决定。一旦首席长老家专有的大鼓敲响,就宣告新年开始,届时全村老幼齐集卓巴家跳舞、唱歌,庆祝节日。
基诺族过去盛行祖先崇拜,相信万物有灵。巫师有两种,一为“布腊包”,一为“莫丕”。宗教活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建国后的新变化1950年初,基诺族人民获得解放。1954年云南省人民 民族工作队进入基诺山,大力开展了民族团结和发展生产的工作。1955年建立了第一个换工组,1957年建立了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同年,建立了攸乐山区生产文化站(领导机关),在我国 党领导下通过发展生产和文化的办法,由原始社会的农村公社向主义直接过渡。1978年我国 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基诺山因地制宜,采取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生产不断发展,生活逐步提高。过去的刀耕火种农业,没有任何水利设施,现在兴修了5个小型水库,建成固定水田6000余亩。新建了两个小水电站,基诺山寨有了电灯。开始使用拖拉机,农产品加工也用上了机器。砂仁、茶叶、紫胶等经济作物收入在总产值中的比例逐步增加。乡所在地有中心商店、卫生所、邮电所,村有代销点、合作医疗。50年代前曾办过学校,但只有3个学生,现在有小学41所,也有了中学,多数适龄儿童入学读书,还有一些青年在大专院校深造。基诺族干部在茁壮成长。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运珹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基诺族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运珹;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5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