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uainan Shouzhou Yaozhi
六朝至唐代南方瓷窑址。在安徽省淮南市郊距寿县县城40公里处的上窑镇周围,窑址范围长约4公里。六朝至隋代主要生产青釉瓷器,唐代则以黄釉瓷器而著称,后因原料缺乏而停烧。1960年安徽省博物馆进行调查。
在马家岗、余家沟发现唐代圆形窑炉,直径3米左右。窑室内残存有排列整齐的匣钵,匣钵之间有宽0.8米的空隙,称为火路。器物装烧方法较进步,皆为仰烧,每一匣钵内装一至数件瓷坯,坯下垫衬三岔或四岔垫托或托杯。窑具中还有托钵、支棒等,说明除匣钵装烧外,尚有直接入窑煅烧的粗瓷。此外还发现有印花纹的印模等。寿州窑址早期产品有罐、四系瓶、高足盘等,皆青灰色厚胎。釉色青中带绿或青中带黄,系用还原焰烧成。釉层薄而透明,腹下部及底足处不施釉,纹饰有印、划或贴的圆形纹、几何形纹、忍冬花纹、波浪纹及弦纹等。盛期产品有碗、盘、杯、钵、注子等,以平底器占多数,其中长圆形腹、方形短流的注子,是具有特征的唐代典型器物。胎质粗细不一,粗者居多。胎色有绛红、白中带红、淡红等多种,以白中带红的为主。胎釉间施化妆土,釉色为用氧化焰烧成的蜡黄、鳝鱼黄、黄绿等色,釉面有光泽,釉层薄,易剥落。
在唐代,安徽省萧县白土镇窑也烧造黄釉瓷器,器物形制、制作工艺与寿州窑风格一致,应是受寿州窑影响。在北方的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的窑址内也发现生产黄釉瓷器,但在烧制工艺上各有特征,与寿州窑不同。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丛梦瑶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淮南寿州窑址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丛梦瑶;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5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