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内河航运

[拼音]:neihe hangyun

我国自营内河航运始于19世纪70年代。民国成立以后,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但在 期间遭受较大损失,至40年代末未能恢复。我国有江河五千多条,总长度四十二万多公里。其中长度在一千公里以上的外流河有十五条,在我国发展内河航运具有很多优越条件。 战争以后,外国轮船自由航行于我国的沿海与内河,航运业大半操诸外商之手,外船凭借雄厚资本及不平等条约的保护,处于垄断地位。在外国航运势力压迫下,我国内河航运业只得到微弱的发展。1911年全国有五百九十六个轮船企业,共有资本两千一百八十四万元,各种轮船一千零九十七艘,合计总吨十四万七千零八十七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内河航运曾一度蓬勃发展。1914年虞洽卿在上海创办三北轮埠公司,至1933年已拥有轮船三十三艘,开辟上海至宁波、天津、福州及长江航运等航线。该公司和虞洽卿经营的宁波轮船公司在航运业中自成一系。1925年,卢作孚集资五万元创办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至战前有轮船四十六艘,为后方规模较大的民营航运公司。据国民 交通部统计,战前全国共有江轮三千三百三十三艘,计二十万八千六百一十七吨。

航运业中历史悠久的招商局于1930年由国民 改为国营。其前身是李鸿章于1872年(同治十一年)创办的轮船招商局,这是晚清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也是我国第一家航运公司。成立后,遭到美商旗昌,英商太古、怡和轮船公司在运费上削价竞争,企图将其挤垮,继续垄断我国航运业。轮船招商局奋起应战,承揽漕粮,兼揽商货。1885年(光绪十一年)经盛宣怀改为官督商办,1909年(宣统元年)归邮传部管理。1930年由国民 改为国营后,1932年归交通部,从此成为 四大家族垄断航运的机构。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商轮船先后返回我国沿海内河复航,加之内战频繁,屡有征调军用、碰坏船只等事,自营航运业受到很大打击。1927年招商局只占长江航线的总货运的2.1%,此后虽有上升,但至1936年也只占16.4%。 爆发后,外轮陆续撤离,自营航运业均努力抢运上海数百家工厂的内迁器材及军用物资,其后又投入后方水陆交通。战时我国船舶直接间接损失总计三千艘,四十九万五千三百二十吨。抗战胜利后,各航业公司努力恢复水运交通。据1947年6月交通部统计,当时轮船共一千五百零一艘,计十七万九千八百九十三吨。内河航运终未恢复到战前水平。

参考文章

我国内河航运和海运(river and marinetrans-portation of China)我国地理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瀚玥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内河航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瀚玥;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5009.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