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

[拼音]:Zhonghua Quanguo Xijujie Kangdi Xiehui

我国时期全国戏剧界的群众团体。1937年12月31日在汉口成立。1937年11月,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后,武汉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大批戏剧团体、戏剧工作者云集武汉。1937年12月26日,由阳翰笙、王平陵发起,经张道藩、洪深、田汉、马彦祥、应云卫附议,推举洪深、 田汉、阳翰笙、宋之的、 熊佛西、唐槐秋、马彦祥、王莹、朱双云、余上沅、张道藩、王平陵等30人组成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筹备委员会,12月31日,协会宣告成立。

协会以张道藩、田汉、阳翰笙、朱双云、洪深、唐槐秋、袁牧之、孙师毅、光未然、陈波儿、马彦祥、应云卫、赵丹、郑君里、陈白尘、宋之的、熊佛西、余上沅、万家宝(曹禺)、赵太侔、章泯、崔嵬、夏衍、欧阳予倩、阿英、顾无为、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等97人为理事。张道藩、洪深、朱双云、田汉、阳翰笙、应云卫、万籁天、宋之的、唐槐秋、赵丹、熊佛西、顾无为、余上沅等25人任常务理事。协会下设总务、话剧、歌剧、杂剧、编译等5个部,分别由朱双云、田汉、洪深、陈立夫、阳翰笙等任部主任。参加协会的剧种有话剧、 文明戏、京剧、楚剧、汉剧、 川剧、陕西梆子、山西梆子、河南梆子、滇戏、桂戏、粤剧、蹦蹦以及各种曲艺等,参加人员有演员、编剧、导演、舞台美术工作者。

协会要求全国戏剧界人士摒除一切成见,巩固超派系超地域的团结,以戏剧为民族 服务。

协会定每年10月10日为全国戏剧节(1943年后改为每年2月15日举行)。1938年5月,协会会刊《戏剧新闻》月刊在汉口创刊,吴漱予等人负责编辑,约出15期。

协会在各地设有分会,其中以重庆分会影响较大。1938年下半年,协会迁往重庆。大批影剧界人士荟萃山城,重庆成为大后方戏剧运动中心。为庆祝第一届戏剧节,协会理事和重庆分会理事推选余上沅、应云卫、赵丹、宋之的等人组成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第一届戏剧节演出委员会。在演出委员会的领导下,话剧界组成25个移动演剧队在市区、郊区流动演出;在社交会堂举行了一周的“五分公演”(五分钱一张票);全市话剧工作者 100多人联合公演了反映某救亡团体反间谋斗争的大型话剧《全民总动员》(又名《黑字二十八》,宋之的、曹禺合编)。这次演出活动,持续22天,500余名话剧和戏曲工作者、1000余名业余戏剧爱好者参加了演出的各项工作,观众达数10万人次,影响很大。

此后,在协会和重庆分会领导下,重庆又举行过多次规模盛大的戏剧演出活动。1939年元旦,为纪念“协会”成立一周年,戏剧界举行火炬 ,并演出了由《自由魂》、《民族公敌》、《群魔乱舞》、《怒吼吧,我国!》、《为自由和平而战》、《全民总动员》、《之后的胜利》等剧组成的组剧《抗战建国进行曲》。同年10月,又组织15个话剧团体及8个平、川、汉、楚剧团体举行庆祝第二届戏剧节的演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话剧界演出了《我国万岁》、《民族光荣》、《残雾》、《古城的怒吼》、《一年间》、《上海屋檐下》、《包得行》等10多部大型话剧。

此外,成都、广州、桂林等分会,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抗战戏剧活动。 广州分会于1938年3月组织演出革命历史剧《黄花岗》,有20多个剧团参加演出工作。各地演出活动,广泛地开展了抗日救亡宣传,促进了戏剧界大联合的巩固,对推动大后方抗战剧运起了较大作用。

1939年后,政治形势发生变化,协会活动日趋减少,名存实亡。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厉辉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厉辉;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4962.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