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法兴寺

[拼音]:Faxing Si

[外文]:Faxing Temple

我国古代佛教寺院。原在山西省长子县城东15公里慈林山,现迁至距原址 2公里的崔庄山腰,南向。寺肇始于北魏神瑞元年(414),初名慈林寺。唐咸亨年间(670~674) 扩建,上元元年(760) 改名广德寺。宋治平中(1064~1067) 又名法恩寺。宋元丰四年(1081) 始名法兴寺至今。寺内宋代彩塑及唐代石殿,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1988年我国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圆觉殿创建于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宋元丰四年(1081)重建。平面近正方形,面宽进深各三间,通面宽 13.72米,通进深13.1米,原为单檐歇山式屋顶,现存为硬山顶。殿基外沿条石垒砌,须弥座束腰雕简炼的花纹图案,现存唐宋佛殿中仅此一例。前檐明间辟门,额颊、地栿皆青石雕造。檐下斗栱七铺作,双抄双下昂偷心造,直柱通檐栿,但在后槽檐栿下用金柱两根,砌扇面墙,墙前置凹形佛坛,坛前两角又施小八角青石柱各一,坛上塑像。殿顶筒板瓦覆盖,黄绿色琉璃剪边,是明弘治六年(1493) 更制。殿内彩塑是法兴寺遗存中的珍品,尤以十二圆觉彩塑为较佳(见图),

系宋大观元年至政和元年(1107~1111)塑成,共计22尊。坛上主佛释迦牟尼,侧有阿难、迦叶,文殊、普贤分列左右,前隅为二 金刚。次间依壁砌基座塑十二圆觉,每面 6躯,坐式,或双足下垂,或单足盘曲作半结跏式。像高2.24~2.5 米。面相圆润清秀,高髻变化各异,衣纹转折自然,肌体丰润健美,不失上承唐风又寓有写实风格的宋塑佳品。

舍利塔建于唐咸亨四年(673),位于圆觉殿前中轴线上,全部用石板构成。两层,方形,每面10.12米,总高 10.66米,石板叠涩出檐,分内外槽,可绕行,犹如殿堂,为我国现存实物中所罕见。燃灯塔建于唐大历八年(773),位于舍利塔北侧,平面八角形,高2.58米。基座两层皆作仰覆莲瓣和束腰壶门。塔身中空,四正面雕门,灯光由此外射。四斜面雕破子棂窗。其上栏额斗栱承托塔檐,塔刹有覆林、受花和宝珠。造型秀丽,雕工精细,是唐代石雕艺术的精品。东西二塔位于寺前两隅,唐代造,三层,八角形,总高 4.79 米,底层为龛,叠涩出檐,上置仰莲、相轮、宝珠为刹(宝珠已失)。密檐塔,位于寺后西北隅,方形,仅残留五层塔檐和宝刹,残高2.87米,依其造型和手法,应是唐物。公禅师塔,五层,平面方形,高 4.1米,叠涩檐。元代于塔身底层正面嵌碣 1方,石质与塔身有明显差异,上镌“公禅师塔铭”和“大元至元二年(1265)”题记。

寺内唐宋以来碑碣16通,有一定史艺价值。

民国初年法兴寺圆觉殿残坏,当地士绅将其檐头锯短,歇山改为硬山,外形已非原制。1957年发现后即行保护管理。近年来因采矿,慈林山地表裂陷,寺宇不易就地保存。经考察研究并报请国家批准,决定迁至西南 2公里崔庄山腰复原保存。

参考文章

法兴寺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宇滢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法兴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宇滢;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4578.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