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ei-Jin-Nanbeichao ducheng
我国古代3~6世纪分裂 的政治中心。这个时期曾先后出现过许多疆土大小悬殊、运祚长短不一的割据 。每个 各有作为政治中心的都城。由于 纷立、更迭频繁,所以都城的地域分布很广,迁移变化也很大。
主要都城这个时期比较稳定,定都时间较长的都城有下列几个:
长安西汉旧都。两汉之际因战乱已遭受严重破坏。190年,董卓为乱,挟汉献帝自洛阳迁长安,至196年献帝东还洛阳,为东汉都城六年,其后长安再度遭受破坏。西晋末,首都洛阳被汉刘曜攻占,怀帝被俘。313年愍帝在长安即位,316年刘曜又围攻长安,愍帝出降,西晋亡。此后,十六国的前赵、前秦、后秦及北朝的西魏、北周先后以长安为首都共一百二十五年。但有的 为时甚短,如前赵仅存十一年,有的仅占关中部分地区,如前赵、后秦,故虽为都城,因战乱不息,长安城始终未能恢复昔日繁荣。
洛阳东汉旧都。190年董卓逼献帝迁长安时,“悉烧宫庙官府居家”,洛阳惨遭毁灭性破坏。六年后,献帝东还时,“宫室烧尽,街陌荒芜”。同年,曹操迎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221年魏文帝曹丕才重新建都于此,重建宫室。265年司马炎代魏建晋,都洛不改。直至311年刘曜攻占洛阳,怀帝被俘止。魏晋两代以洛阳为首都共九十年。493年北魏孝文帝定计自平城迁都洛阳,495年六宫及文武百官尽迁洛阳,至534年分东西魏,北魏都洛凡四十年。
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东汉末年冀州治所,为河北平原统治中心。204年曹操破袁氏,攻下邺城后,自领冀州,即以邺为根据地经营河北。继而自署为丞相、封魏公,晋魏王。此后东汉名义上的都城在许,实际上 中心在冀州、丞相府、魏都所在的邺。曹丕代汉建魏后,邺降为五都之一(曹魏以长安、谯、许昌、邺和洛阳合称五都)。十六国时,335年至352年的后赵、冉魏,357年至370年的前燕,北朝时534年至577年的东魏、北齐相继都邺,共七十三年。
建康今南京。东汉末, 211年孙权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迁治秣陵,次年改名建业。除221年至229年,265年至267年初两次徙都武昌(今湖北鄂城)外,建业始终是孙吴 的首都,直至280年为西晋所灭。西晋末因避愍帝司马邺讳,改名建康。317年后又为东晋首都。以后南朝的宋、齐、梁、陈,除梁元帝时首尾有三年(552~554)都江陵外,均以建康为首都。自孙权至589年隋灭陈,建康(建业)为六朝首都前后约三百三十年。
成都东汉末为益州治。三国时为蜀汉(221~263)、十六国时为成汉(304~347)的首都,凡八十七年。
姑臧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前凉于301~376年、后凉于389~403年,以及南凉于406~410年、 北凉于412~439年均都此,凡一百二十四年。
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398年北魏拓跋珪自盛乐迁都平城,至494年魏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凡九十六年。
一般都城建都时间较短的城市很多,遍及今北方诸省。
今山西省境内(1)离石,304年匈奴左贤王刘渊在左国城(今离石北)起兵反晋,自称大单于,迁都于此。
(2)左国城,刘渊旋即由离石迁都于此,建国号曰汉。
(3)黎亭(今长治南),305年因离石大饥,刘渊迁都于此。
(4)蒲子(今隰县),308年刘渊迁都于此,并即帝位。
(5)平阳(今临汾西南),309年刘渊因“蒲子崎岖,难以久安”,迁都于此。319年刘曜迁都长安,史称前赵。
(6)长子(今长子东),西燕自385~394年的首都。
今辽宁省境内(1)大棘城(今义县西北),294年鲜卑的慕容廆迁此。337年廆子皝自称燕王,建前燕。
(2)龙城(和龙,今朝阳),341年前燕慕容皝所筑,并立宗庙、宫阙,名曰龙城。次年自大棘城迁都于此。350年迁都于蓟,以此为留都。397年北魏攻入后燕都城中山,慕容宝退保龙城,直至407年后燕亡。407年高云在龙城自称燕王,史称北燕, 436年为北魏所灭。龙城为前、后、北燕都城约五十年。
今河北省和北京市境内(1)襄国(今邢台),319年后赵石勒都此。 335年石虎迁都邺。 349年冉闵灭石氏,350年石虎子祇复当皇帝于襄国,352年为冉闵所破。襄国为后赵国都共十八年。
(2)中山(今定县),后燕于386年至397年都此。
(3)蓟(今北京城西南隅),350年前燕自龙城迁都于蓟, 357年迁都邺。
今甘肃省境内(1)勇士城(今榆中东北), 385年,鲜卑乞伏国仁自称大单于,筑勇士城为都,建西秦。
(2)金城(今兰州西北), 388年苑川王乞伏乾归自勇士城迁都于此。
(3)苑川城(在今榆中大营川地区,有东西两城,相距七里,此为西苑城), 400年西秦王乞伏乾归自金城迁都于此。
(4)度坚山(今靖远西),409年乞伏乾归徙都度坚山。410年复都苑川。
(5)谭郊(今临夏西北), 412年二月乞伏乾归自苑川迁都于此。
(6)枹罕(今临夏), 412年六月乾归子炽磐继位,率文武及民两万余户迁于枹罕。 430年西秦为北凉所逼,东迁附魏,故地为吐谷浑所占。
(7)张掖,北凉于399年至412年都此。
(8)敦煌,西凉于400年至405年都此。420年,西凉都城酒泉为北凉所破。西凉李恂居敦煌,自称凉州刺史,421 年,被沮渠蒙逊所灭。
(9)酒泉,西凉于405年至420年都此。
今青海省境内(1)廉川堡(今乐都东),395年河西鲜卑秃发乌孤筑廉川堡而都之。
(2)乐都,399年乌孤自廉川堡迁都于此。同年其弟利鹿孤徙西平(今青海西宁)。402年秃发幉檀称凉王,史称南凉,徙都乐都。406年徙都姑藏。410年还都乐都,至414年为西秦所占。
(3)西平,南凉399年至402年所都。
今湖北省境内(1)武昌(今湖北鄂城),三国孙吴自221年自建业迁都于鄂,改名武昌。229年还都建业,以此为留都。265年迁武昌,267年还都建业,都此凡十一年。
(2)江陵,南朝梁元帝萧绎于552年至554年都此。
今山东省境内广固城(今益都西北),398年至410年南燕都城。
今内蒙古境内(1)统万城(今乌审旗南白城子),413年至427年为夏都城。
(2)盛乐,故址有三:其一,今和林格尔北。258年北魏先世拓跋力微“迁于定襄之盛乐”,即此。313年代公猗卢筑盛乐城为北都,以平城为南都。340年代王什翼犍都云中之盛乐,亦即此。其二,新盛乐城在故城东南十里。 337年拓跋翳槐所筑,一岁而崩。其三,在盛乐故城南八里。341年什翼犍所筑。398年迁都平城。
今江苏省境内京(京口),三国孙吴于 209年自吴(今苏州)迁此, 211年徙都秣陵。
选定新都城的因素从上述三十六个大小都城的地理位置以及迁都的过程,可以看出当时各 在都城选址问题上所考虑到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
(1)凡控制了黄河流域大部分土地并又欲统一南北的 ,往往建都于洛阳。因洛阳“居天下之中”,建都伊水、洛水可以通漕四方。既可控制黄河流域,又便于征伐南方。魏文帝曹丕为了统一南方,舍弃曹操经营了十多年的邺都而迁都董卓劫献帝以来荒芜了三十年的洛阳。魏孝文帝元宏自平城南迁,一度曾考虑都邺,但之后终于定都于永嘉乱后荒芜达一百八十年之久的洛阳,也是为了便于南伐。
(2)凡统治黄河流域西部地区的 ,往往定都长安,因长安自西汉以来即为全国政治中心,有四塞之固,进可攻,退可守,利于制内御外。十六国前赵、后秦、北朝的西魏、北周均都此。前秦虽拥有黄河流域大部分土地,但其根据地在西部。 350年苻健攻入长安,即建为都。以后苻坚盛时其疆域南至邛僰,东抵淮泗,西极西域,然关中终为其心腹之地,故仍都长安。
(3)凡统治黄河流域东部地区的 ,往往定都于邺。因邺处于古代“山东”(一般指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的中心,背靠山西高原,东、南、北三面为经济最发达的黄淮海平原,居高临下,有建瓴之势。再自战国西门豹等人引漳灌溉和曹操开白沟、利漕渠后,邺城周围的农业生产和水运交通十分发达。故曹操弃其多年经营的许而定都于邺。十六国时后赵、前燕和北朝的东魏、北齐据有山东之地,都以邺为首都。
(4)凡统治西南地区的 必都于成都。这里是战国以来西南的政治、经济中心。三国蜀汉、十六国成汉皆然。凡据有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的 都以建康为都城。因建康前临大江,南有重岭,所谓“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形势险固,进可以规图中原,退可以划江为守。同时以长江为天然航道,西引荆楚,东连三吴,可以控制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故孙吴 自 211年从京口迁都建业以后,虽两度迁都中游武昌,都不久即还都建业。因其地理位置远不及建业。东晋咸和年间发生苏峻、祖约之乱后,建康遭受严重破坏,“宫阙灰烬”,有人建议迁都豫章(今江西南昌)或会稽(今浙江绍兴),均未获同意,东晋王朝仍都建康。以后宋、齐、梁、陈沿袭不改。
(5)原为区域性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魏晋南北朝时即成为控制这一区域的割据 的都城。如河西的姑臧原为凉州治,东汉以来,因“通货羌胡”,成为河西富邑。十六国时为割据河西地区诸凉的都城,酒泉、敦煌亦然。有的城市虽为地区中心,因自然条件或社会因素的不利,难以成为一个 的中心。如江陵和武昌为长江中游两大军事重镇。侯景之乱后,梁元帝以湘东王、荆州刺史在江陵即帝位。因地处江北,无险可恃,不出三年即为西魏所灭,三国孙吴 曾两次迁都武昌,然离东吴 的根据地三吴地区过远,之后在江东世族地主的舆论“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康死,不止武昌居”的压力下,还都建康。可见两地虽为一方重镇,但不宜作整个南方 的首都。
(6)边区游牧民族在其 建立和势力逐渐进入中原地区的过程中,在都城的选址问题上,往往表现为不断从边区向内地迁移。如汉、前赵从离石迁左国城又迁蒲子再迁平阳之后都长安;前燕从大棘城迁龙城再迁蓟之后都邺;北魏从盛乐迁平城又迁都洛阳。这种迁移的过程也就是这一 逐渐稳定和汉化的过程。
(7)有些边区民族在建立 的军事征伐过程中,仍保留浓厚的游牧民族迁徙不定的 俗,故其政治中心也不断迁徙。如河西鲜卑秃发利鹿孤据有河西走廊东部和湟中一带,史称南凉。他认为“建都立邑,难以避患,储蓄仓库,启数人心;不如处晋民于城郭,劝课农桑以供资储,帅国人以 战射,邻国弱则乘之,强则避之”,故其都城屡迁。陇西鲜卑乞伏氏建立的西秦亦同。赫连勃勃于 407年自称夏王,部下劝其定都,他以为“专固一城,彼必并力于我”,不如以“云骑风驰,出其不意,救前则击后,救后则击前,使彼疲于奔命,我则游食自若”,故初无定治,至 413年才筑统万城而都之。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天成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魏晋南北朝都城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天成;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4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