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我国近代对外贸易

[拼音]:Zhongguo jindai duiwai maoyi

[外文]:foreign trade in modern China

我国从清代 战争到我国建立之前的半殖民地型的对外贸易。主要表现在协定关税、洋行垄断、长期入超以及进出口商品结构和不等价交换上。

协定关税

战争后,我国丧失了关税自 ,不久又失掉了海关行 。1843年英国与清 制定第一个协定税则,主要进口货的税率比以前粤海关的实征税率降低了一半以上。第二次 战争后,英法提出值百抽五的原则,再次降低税率。但实征从未达到5%。1902年修订协议后,进口货平均实征在3.2%左右,成为举世罕见的较低税率。这自然极有利于外国商品在华倾销,而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在民国时期,经过1924~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群众性的关税自主运动, 与列强协商,于1929~1934年四次修订税则,进口货的平均实征税率才逐渐提高到27%左右。

洋行垄断

近代我国的对外贸易,一开始就由外国在华的洋行垄断。不但进口全部由洋行经营,即使出口,也是我国将商品卖给口岸的洋行,而非运销国外。所有进出口结汇、信贷、保险和航运,都由外商经办。外国银行掌握了全部外汇,并决定汇率。洋行雇用华人做买办,建立买办制度,并通过买办建立了通商口岸到内地城镇的商业网,为洋行推销洋货和汲取出口物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商国际贸易业日兴,分享部分利益,但未能改变洋行垄断的局面。1936年, 应外国 要求,管制锑、钨等战备物资作为偿还外债之用。 时期,随着易货偿债范围扩大, 管制了所有重要出口物资,出口贸易遂大部转入官僚资本之手。

贸易总额和长期入超

战争后,外国商品除 外,并未能很快在我国打开销路。通过第二次 战争,列强取得内地航运通商和免纳厘金等特权后,市场才逐步扩大。1895年甲午战争时,进出口总值达3.1亿余海关两(一海关两合 1.558银元)。而入超达2840万海关两。进入20世纪,它们的对华贸易也急速膨胀,1931年贸易总值达23.4亿余海关两,入超达5.2亿余海关两。旋因东北市场被日本占领,以及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贸易额锐减,到1936年仅有10.5亿余海关两。 时期,币制混乱,若折合美元计算,则1941年后方和沦陷区合计,贸易总额仅保持1931年水平(未计美元贬值)。战后,1946年,贸易总额有了一定增长。我国近代对外贸易情况如表所示。

贸易总额中,各国所占比重则以它们在华的政治、军事、经济势力的消长为转移。大体上,早期是英国执牛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渐居上风, 后则为美国所独占。

进出口商品结构及其价格决定

进口商品中,早期除 外,纺织品占绝大比重,随后化工产品、煤油、钢铁机器等渐居重要地位,后期并有不少粮食进口。出口商品中,早期丝、茶占70%以上,其后大豆、桐油、猪鬃日居重要地位,矿产品亦出口日增。这种商品结构充分显示了殖民地性贸易的特点,一度曾演成我国出口棉花、进口棉纱、布以及出口铁矿砂、进口钢铁的格局。这种商品结构,造成工业品与农产品之间的不等价交换,并因价格水平的变动而加剧。

进口商品价格完全是由国际市场决定。出口商品如丝茶,原有左右市场供需的能力,但自19世纪70年代起,我国就丧失了价格主动权。其后的大豆、桐油、猪鬃、钨、锑等也是这样;所有出口价格都决定于国际市场或国际协定,而与国内生产成本无关。加上国外垄断资本和洋行的操纵,于是在价格水平上升时,进口价格上升的幅度常大于出口价格,而在价格水平下降时,出口价格的下降又快于进口价格,这就形成价格剪刀差,使我国在国际交换中遭受长期性的损失。由于前述的商品结构,这种剪刀差又反映为国内市场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以至所受损失大部分是由农民负担。这种现象,又因银价的变动而加剧。1935年以前我国是用银国家,而银价主要由美国操纵。1926~1931年国际银价长期下降,我国物价虽有上升,但反映到农民小生产上则是缓慢的。洋行实际是按照国际价格用贬值了的银元付给农民,收购出口商品,收取双重利益。也在此时,我国的贸易入超达到较高峰。这以后,国际银价上升,我国陷于市场危机,美国于1934年实行购银法案,使我国的白银危机达于顶点;而其直接结果之一,则是造成江南一带农村破产。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博雅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我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博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4418.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