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集中编目

[拼音]:jizhong bianmu

[外文]:centralized cataloguing

由一个中心编目机构负责编目,众多文献情报机构共享其成果的活动。集中编目可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目录质量,统一著录格式,有利于文献资源共享。

集中编目的主要特点是:

(1)通常由国家图书馆或某一地区的大中型图书馆作为国家编目中心或地区编目中心,向全国或某一地区的图书馆发行印刷目录卡片、机读目录,并负责解答文献编目业务咨询。

(2)编目方法力求做到规范化、标准化,以实现书目情报交流。

(3)著录项目齐全,便于各类型文献工作机构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详简程度。

美国是最早开展集中编目的国家。1850年图书馆学家C.C.朱厄特提出开展集中编目的主张。1893年美国图书馆局开始向一些图书馆供应目录卡片。1897年由美国图书馆协会继续此项工作。190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实施目录卡片发行计划。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形成多层次集中编目体系,不仅有全国集中编目中心,还有地区编目中心、 专业性编目中心和商业性编目中心。 苏联从1925年起实行集中编目,逐步形成多种编目中心。除全苏图书局和各中心图书馆向全国大众图书馆或科学图书馆供应目录卡片外,还有一些编目中心发行专用的目录卡片。世界上已有数十个国家开展了集中编目工作。

在我国,1936 年1月国立北平图书馆开始实行集中编目,发行印刷目录卡片。同年9月国立中央图书馆也开展此项工作。 后因 爆发, 两馆的集中编目活动先后中止。 1953 年底北京图书馆恢复了集中编目工作,在北京地区发行中文图书目录卡片。1958年北京图书馆、我国科学院图书馆、我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等单位合作,在全国靠前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先后成立中文、西文、俄文3个统一编目组, 开展全国性集中编目。由于受到“革命”的干扰破坏,中文和俄文图书集中编目工作先后于1966年和1968年被迫中断。直到1974年,中文图书集中编目工作才得到恢复。全国性的中文和西文图书集中编目工作均由北京图书馆负责进行。 1984 年上海图书馆开展中文图书集中编目,向上海地区发行铅印提要目录卡片。1985年起,上海图书馆又对我国的连续出版物进行集中编目,向全国发行铅印目录卡片。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飞宇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集中编目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飞宇;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388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