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基安托,I.

[拼音]:Ji'antuo

[外文]:Ilmari Kianto (1874~1970)

芬兰作家。原姓卡拉尼乌斯。出生在普尔基拉的一个牧师家庭。1892年入赫尔辛基大学,攻读哲学、芬兰语和俄语。1898年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1900年去俄国留学。3年后回国,当过俄语教员和报纸主编。1896年开始创作,写了不少小说、短篇故事、游记、散文和诗歌。他长期居住在芬兰东北部卡伊努地区一个小乡村,他的作品主要反映这一地区穷苦农民的生活,充满乡土气息,自成一派,称“卡伊努派”。他的作品中有鲜明的反抗性和叛逆精神,虽然他出身宗教世家,却坚决反对教会的权威和宗教保守势力。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红线》(1909),反映1907年芬兰第一次全国普选的情景,写各个党和政客涌到一个偏僻的小城镇开展竞选活动。“红线”是指投票划圈的意思。农民以为选举后可以改变贫穷和落后现象,但大选之后依然如故。其他作品有小说《路索朗达的约瑟比》(1924)、《古老的教堂》、《年轻的诗人》(1931)、《神圣的爱情》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辉城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基安托,I.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辉城;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3796.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