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无我

[拼音]:wuwo

[外文]:an╣tman

佛教教义。亦称非我、非身。三法印之一。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原始佛教在《相应部经典》中着重论述了佛教的无我论,如“无常是苦,是苦者皆无我”,“此形非自作,亦非他作,乃由因缘而生,因缘灭则灭”。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自生,而是种种要素的 体,不是固定不变的、单一的独立体,而是种种要素刹那刹那依缘而生灭的。他们认为房子是砖瓦木石的结合体,人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组成的,在这样的 体中,没有常住不变的“我”,故谓无我。

无我分为两类:

(1)人无我(人空)。认为人是由五蕴假和合而成,没有常恒自在的主体──我(灵魂);

(2)法无我(法空)。认为一切法都由种种因缘和合而生,不断变迁,没有常恒的主宰者。小乘佛教一般主张人无我,大乘佛教则认为一切皆空,法的自性也是空的,一切法的存在都是如幻如化。因此不仅主张人无我,而且主张法无我。因为一切事物和现象,按其本性来说都是空的,它们表现出来的,只不过是一些假象,即所谓“性空幻有”。

佛教的无我学说,主要为反对婆罗门教的有我论而提出的。婆罗门教主张“梵我一如”,认为“梵”是无所不在的唯一本质,宇宙间的较高主宰,自我(灵魂)是梵的一部分或梵的化身。而这种自我,其量广大,边际难测。只有亲证梵我同一,才能达到真正解脱的目的。因此,原始佛教为了反对这种有我理论,提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个命题,被称为三法印。在部派佛教时期,佛教各派对此也曾引起了许多争论。

参考文章

长寿必从无我得保健养生

钱学森:无我故我寿保健养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弘伟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无我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弘伟;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3784.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