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买地券

[拼音]:maidiquan

我国古代以地契形式置于墓中的一种迷信物品。又称“墓别”、“地券”。系由买地契约演变而来。从东汉到明清,历代皆有。买地券的用材因时代不同而有变化,东汉时地券仿简策之形,多刻于长条形铅板上,也有用玉板或陶柱者。三国、西晋开始,多刻于砖上。从南朝到明清,除砖外还常用石,形制、大小和墓志相象,有的甚至还带盖。新疆吐鲁番曾出土书于纸上的唐代地券,南宋时还有铁铸的地券。据南宋周密《癸辛杂识》记载,当时造墓必用买地券,券以梓木为之,朱书其上。1949年以后出土过几件南唐和明代的木券。由于木券易朽,宋代虽然木券比砖石券更为普遍,但保留下来的仍以砖石为多。历代地券一般为二、三百字。五代到宋,有的地券是一行顺书,一行倒书,颇为特殊。地券在墓中多放于墓室内,也有放在甬道或近墓门之处的。地券的出现和使用,反映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的盛行。

从汉到清,地券的内容和格式都在不断的变化。东汉时有些地券的券文,显然是从社会上所通行的券约移植而来;但部分券文也充满了迷信的内容。从南北朝到明清,只有极个别的地券和当时真券无异,迷信者仍占绝大多数。如券文多说土地是从“后土”、“地夷王”之类的神灵那里买来;又用“东至青龙,西至白虎,北至玄武,南至朱雀”来说明土地的四至;土地的价值总是“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文”;券的见证人是“东王公、西王母”,等等。为使地券在地下能产生其“法律效力”,所以不少券文之末常有“一如五帝使者女青诏书”一类的话。许多券文都说,当墓主确立起对冢地的所有权之后,便可不受鬼神的侵犯,这正是用买地券随葬的原因所在。券文中清楚地打着道教迷信的烙印,有的还画有符箓,说明当时把买地券作为压胜和迷信之物。

出土的买地券在清末才受到金石学家们的注意。1918年,罗振玉将他所收集到的19种地券,汇编成《地券徵存》。近年来各地出土不少地券,已发表的约有30多件。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昆明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买地券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昆明;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3181.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