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ubing zhanche
[外文]: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
供步兵机动作战用的装甲战斗车辆。主要用于协同坦克作战,也可独立遂行任务。在坦克和机械化(摩托化)部队中,装备到步兵班。步兵可乘车战斗,也可下车战斗。步兵下车战斗时,乘员可用车上武器支援其行动。
简史20世纪50年代,各国装备的装甲输送车以输送步兵为主,为使步兵能乘车协同坦克作战,增强对付敌方步兵反坦克武器的能力,提高部队的进攻速度,有的国家开始研制步兵战车。1954年法国利用AMX-13轻型坦克底盘研制了一种装甲输送车,1956年装备部队。该车载员舱两侧及后车门上开有射击孔,步兵面向外坐,可乘车射击,为步兵乘车作战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最初车上安装一挺7.5毫米 ,后经改进,加强了火力,称为AMX-VCI步兵战车。1967年苏军装备了БΜП步兵战车(图1)。20世纪70年代,一些国家的军队也先后装备了步兵战车,其主要型号有:联邦德国“黄鼠狼”(图2)、法 AMX-10P(图3)和南斯拉夫M980等。80年代初,美军装备了M2步兵战车(图4)。陆军装备步兵战车后,加强了火力和防护力,提高了机动作战能力,使陆军的机械化和装甲化达到了新的水平。
分类和结构步兵战车分履带式和轮式两种,除底盘不同外,总体布置和其他结构基本相同。履带式步兵战车越野性能好,生存力较强,是现装备的主要车型。轮式步兵战车造价低,耗油少,有的国家已少量装备部队。步兵战车由推进系统(动力、传动、操纵、行动装置),武器系统(武器及火控系统),防护系统(装甲壳体及其他特种防护装置与器材)和通信、电气设备组成。动力和传动装置位于车体前部,炮塔安装在车顶中部,步兵战斗室设在车体后部。后车门较宽大,多采用跳板式,便于步兵迅速、隐蔽地上下车。车上通常装有 1门20~30毫米高平两用机关炮、1~2挺 和 1具反坦克 发射架。步兵战斗室两侧和后车门通常开有射击孔,每个射击孔的上方装有观察镜,便于步兵乘车战斗。有的车内还装有空调和通风排烟设备。
性能步兵战车战斗全重12~28吨,乘员2~3人,载员8~9人。一般能水陆两用。履带式步兵战车,陆上较大时速65~75公里,水上较大时速6~8公里,陆上较大行程可达600公里。较大爬坡度约31度。越壕宽 1.5~2.5米,过垂直墙高0.6~1米。车体和炮塔通常由高强度合金钢或轻金属合金材料制成,较大装甲厚度达30毫米。车体和炮塔的正面,可抵御从1000米距离上发射的20毫米穿甲弹,侧面可抵御普通枪弹及炮弹破片。机关炮较大射速每分钟可达1000发,有效射程可达2000米,可发射榴弹、穿甲弹和脱壳穿甲弹等,用以击毁轻型装甲车辆、步兵反坦克武器,歼灭有生力量,并能对低空目标射击。反坦克 射程为3000~4000米,破甲厚度400~800毫米。苏БΜП步兵战车装有1门73毫米低膛压滑膛炮,有的还配有П3РΚ“箭”式单兵(便携式)防空 系统,射手可在车上或下车操作 对空射击。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生产的步兵战车主要武器改为1门30毫米机关炮。
利用步兵战车底盘,可改装成指挥车、侦察车、炮兵观察车、修理工程车和救护车等多种变型车。
对于步兵战车的发展前景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用坦克底盘发展装甲防护力较强的重型步兵战车;二是研制一种坦克与步兵战车合为一体的战斗车辆;三是继续发展现有轻型步兵战车。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康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步兵战车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康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3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