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拉丁美洲图书馆事业

[拼音]:Lading Meizhou tushuguan shiye

[外文]:librarianship in Latin America

拉丁美洲的图书馆长期以来都只是保管图书的场所。馆藏主要来源是赠送和交换,偶尔为读者的需要选购一些图书资料。在有 2亿居民的拉丁美洲,20世纪80年代初,所有图书馆的藏书大约只有2500万册。公共服务主要是提供馆内闭架阅览服务,参考咨询、开架阅览、图书外借等服务都开展得很有限。由于合作编目和集中编目开展较少,目录格式不统一,妨碍了联合目录的编制。由于规定图书馆主管人员对遗失图书负经济责任,图书保管成了图书馆的首要任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拉丁美洲出现了一些文献中心,这些新型图书馆的负责人大都毕业于美国的图书馆学院,他们仿照美国图书馆管理的概念和方式进行管理,因此在书目工作标准化、 合作与集中编目、 网络建设、公共服务以至发展机读目录、建立数据库和情报系统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专门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在国际组织和各种基金会的赞助下进步更为显著。

国家图书馆

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的国家图书馆是在所在国家独立时在原来总督藏书的基础上改组建立的。在立法中一般都规定有向公众开放的原则。许多国家图书馆收藏珍贵的历史资料,但由于 经费有限,对研究工作极其重要的新资料和参考工具则很少,馆藏的发展主要靠国际交换和接受呈缴本,图书馆服务无法大力改进,许多职能无法充分履行。较著名的国家图书馆如巴西和秘鲁国家图书馆等,收藏丰富,在收集全国出版物、编制国家书目和开展国际交换等方面比较突出。巴西的国家图书馆前身为1810年葡萄牙摄政王设立的宫廷文库, 1878年正式改组为国立里约热内卢图书馆。1983年馆藏为400多万册(件)。该馆已建立计算机检索系统,设置了图书缩微工作室和裱装工作室,开展了计算机编目和报纸缩微化等工作。秘鲁的国家图书馆于1821年建立,1982年馆藏为 260万册(件)。智利国家图书馆于1813年智利独立后建立,1982年馆藏为400万册(件)。墨西哥有两个国立图书馆,墨西哥国立图书馆建立于1867年,1982年馆藏 150万册(件)。1944年又成立了墨西哥国立期刊图书馆。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建成容纳这两个馆的新馆舍。

大学图书馆

总的说在组织和服务方面仅次于专门图书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大学城兴建新校舍的热潮中,出现了一批设计良好的图书馆,它们普遍接受了美国图书馆协会制订的、美洲国家会议修改通过的较低标准,加强了集中化管理、馆藏建设和公共服务,开展了联合目录编制和馆际互借工作。有些国家还建立了图书馆网,如20世纪80年代初阿根廷26个大学近 200个图书馆组成了全国大学图书馆网。以馆藏、服务和建筑闻名的有巴西的巴西利亚大学图书馆(建于1962年),圣保罗大学图书馆80年代初有50万册图书、7000多种期刊,一天23小时对外开放、智利大学图书馆(1738年建立,由64个自治图书馆组成)、天主教大学图书馆、波多黎各大学图书馆(1905年建立,总馆藏书380万册,11个校园中每个至少有1个图书馆,主校园有20个图书馆)、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图书馆 (其中心图书馆以建筑具有特色而著名(见彩图)和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等。但普遍缺乏财力、人力,工作人员薪金低,社会地位差。

专门图书馆

是拉丁美洲各类图书馆中最受重视的类型。20世纪80年代,主要为科学、工业、商业和金融业服务的各种文献和情报中心不断增加,其基本任务是开展参考咨询服务和藏书利用,包括编制文摘、书目等。医学和农业图书馆由于得到外界的财政和技术援助,发展较快。专门图书馆注重加强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主要是电子计算机在情报存储、检索和传递中的应用。较著名的有墨西哥国立农业图书馆、阿根廷国立农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巴西农学院图书馆; 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智利大学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医学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

由于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同, 支持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拉丁美洲的公共图书馆未能形成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局面,总的来说极不发达。一般规模不大,不少仅相当于阅览室。近些年不少国家开始重视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秘鲁用征收珠宝特别税的收入资助全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巴拿马的公共图书馆一直得到国家图书馆的指导和支持。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国公共图书馆不仅得到国家图书馆的支持,还得到银行的资助。墨西哥尽管经济困难,仍大力发展公共图书馆。1982年约为370个,1985年12月即达1022个。古巴还建立了包括国家图书馆、省图书馆、市图书馆和分馆的全国公共图书馆网。1977年巴西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下创建全国公共图书馆系统,以改进大城市以外地区的图书馆服务。拉丁美洲最著名的公共图书馆是巴西公共图书馆的楷模圣保罗市立图书馆 (其创办人卢迪亚·克罗兹·德·赞巴基后来曾任联合国图书馆馆长) 及其所属的儿童图书馆系统,均以服务、馆藏和建筑闻名。

中小学校图书馆

拉丁美洲的中小学图书馆数量很少,如1982年智利有9848所学校,只有 634所设有图书馆。80年代中期,秘鲁在美洲国家组织的技术援助下开始建设全国地区教育图书馆系统,计划在全国设立 8个地区中心,为师生提供图书馆服务,第一个中心已在利马建成。委内瑞拉的银行也在支持进行类似的中小学校图书馆集中系统的实验。在哥伦比亚,公共图书馆加强了对中小学校的服务。

情报系统和网络

拉丁美洲最早出现的情报系统是为全国科技服务的系统,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 牙买加、 墨西哥、秘鲁、乌拉圭、委内瑞拉等一般都是建立全国情报活动的核心机构,负责加强全国情报基础结构,进行专业培训,引进和发展情报加工与传递的新方法,实行业务工作标准化,进行情报学研究等。如智利 在全国科技情报委员会下设立了全国情报和文献中心 (CENID),在它主持下建立的全国报情系统包括技术调研所、医学生物子系统、农林子系统、远距离通信子系统、海洋生物子系统、采矿冶金子系统、智利大学计算机存贮与检索设施等。哥伦比亚全国情报系统包括全国档案系统、哥伦比亚学校图书馆网、大学图书馆网、公共图书馆网等,其职能是协调、技术与财政支持、国际合作和基础服务。古巴 建立了科技文献情报研究所作为发展全国情报系统的中心,该所的任务是保证获取国外科技和农业期刊文献,并出版各领域的文摘杂志等。总的说,许多国家的情报系统虽已建立,但尚未充分发挥作用,处于停滞不前的阶段。

图书馆学教育

拉丁美洲的图书馆学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有67所常设的图书馆学院,其中51所设在大学。巴西有31所,其他的则分散在大约18个国家中。巴西31所中还有5所培养图书馆学硕士,其中米纳斯吉拉斯大学图书馆学院的本科为3年制,研究生为2年制,师资雄厚,水平较高。哥伦比亚有3所大学设图书馆与情报学院,其中设在麦德林的安蒂奥基亚大学的美洲国家间图书馆学院是得到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于1958年建立的,1971年成为美洲国家组织的多国培训中心。墨西哥有6所大学培养图书馆学学士,墨西哥城即有两所,一所侧重管理,一所侧重技术加工。墨西哥瓜纳华托大学还培养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硕士。波多黎各大学设有图书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

专业协会

拉丁美洲的多数国家都有全国和地方图书馆员或专业图书馆员协会。厄瓜多尔(1944)、墨西哥(1954)、哥伦比亚(1958)、巴西(1959)先后建立了图书馆员协会联合会。这些协会以及地区性协会如国际文献联合会拉丁美洲委员会、拉丁美洲农业图书馆协会等,对该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付美超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拉丁美洲图书馆事业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付美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2647.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