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藏品保护

[拼音]:cangpin baohu

[外文]:Conservation of Collection

研究各种质地藏品在内外因素影响下的质量变化规律,应用科学技术手段维护藏品质量,对藏品劣化进行综合防治。藏品以材料质地,可分为无机质地藏品、有机质地藏品和复合质地藏品 3种。无机质地藏品,材料来源于非生物,包括青铜器、铁器、金银器、锡铅器、玉石、陶瓷、砖瓦、玻璃、岩矿标本等;有机质地藏品,材料来源于生物,包括竹木器、漆器、丝毛棉麻纺织品、纸张、书籍、文献、皮革、毛皮、生物标本等;复合质地藏品为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共存的藏品,包括绘画、照片、胶卷、磁带等。各种材料构成的藏品,虽处于宏观的静止状态,但它们本身始终进行着微观运动。在环境因素影响下,微观运动不仅可使藏品外观形态变异,且常引起藏品质量的变化,导致藏品损坏,失去原有的价值。气候变化、光线辐射、空气污染、害虫蛀蚀、霉菌繁殖等自然破坏力,会使藏品不同程度地损坏,引起金属腐蚀矿化、石雕风化剥离、砖瓦酥碱粉化、壁画变色起甲、木材干裂糟朽、织物粘连腐烂、纸张虫蛀霉变、牙骨龟裂翘曲、毛皮脆裂脱毛等病变。

藏品保护的基本内容

(1)分析藏品材料的成分结构。博物馆的一切藏品,都是不同质地的材料构成的,首先应用分析检测设备,通过对藏品的分析测试,探明藏品材料的微观世界,掌握藏品的元素组成、物质结构和物理性能,以探索藏品质变的内因,寻求保护藏品的途径。

(2)探索藏品的质变机理。由于藏品成分、性质的不同和外界自然因素的差异,所发生的劣化变质现象也各自有别。从理论上阐明不同质地藏品在不同自然因素影响下质量变化的物理、化学规律,掌握藏品的质变机理,对采取相应的保护技术措施尤为重要。

(3)查明藏品的地下埋藏环境。历史文化遗物在地下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封闭状态,考古发掘时,突然转入大气中,环境骤变,会引起文化遗物质量的急剧变化,造成出土时的劣化变质。地下土壤和地下水的酸碱度、地下环境的温湿度、墓室气体组成等环境因素,影响着地下文化遗物的质量。为揭示文化遗物在地下期间保存环境的奥秘,以便出土后的长期保存,需在发掘前和发掘过程中,采集墓室内外和遗物周围的土壤、水及气体试样,进行分析测定,获得地下环境的原始资料。发掘出土时还应详细记录文化遗物的保存状态。

(4)研究博物馆藏品的保存环境。博物馆应进行环境监测,制定环境质量标准,选择各类质地藏品所需的较佳保存环境。要加强博物馆环境管理,消除有害因素,改善控制藏品库房、陈列室的环境,创造良好的保存环境,对藏品实行按材料质地分类保存收藏。

(5)藏品保养。为维护藏品质量,较大限度地减少藏品受损,博物馆需对藏品进行日常的科学养护。保养方法既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又要重视整理并继承民间传统的收藏经验。

(6)藏品修复技术。运用化学的、物理的修复方法,对已损藏品进行修复技术处理,可使藏品的病害消除,毁损得以恢复,劣化现象受到控制。对传统修复技艺,要进行系统的发掘、筛选,取其精华。同时需移植引进新技术,因物制宜地研究、试验不同质地、不同损坏状况藏品的修复方法。

(7)测定藏品年代。断定藏品的确切年代,可为探索藏品的构成材料、制作工艺、质变规律、保养措施、修复方法等提供科学依据,是保护藏品不可缺少的工作。

(8)藏品复制技术。为了达到既要保护藏品,又要为陈列、研究服务的目的,可依据藏品原件的原状进行重新制作。复制品必须忠于原状。复制工艺应确保藏品安全无损,这也是衡量复制技术优劣的重要标准。

藏品保护的原则

(1)预防为主。防止藏品损坏是保护藏品的主要途径。发掘出土文物,要在出土时即采取科学保护措施。藏品在入藏前应进行严格检查,对劣化变质的藏品应进行保养修复后再入藏。藏品要贮存于适宜的收藏环境中。

(2)区别对待。藏品的材料质地、制作时代、制作工艺、造型纹饰、埋藏环境、完损状况、收集地区、入藏前经历等各不相同,因而需对各类藏品采用不同的保护方法,即使对同类藏品的保养修复技术处理,也需区别情况慎重处理。

(3)保持原状。藏品不论是历史文化遗物或自然标本,都具其特有价值,保护藏品的实质就是保持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只有保留藏品的本来面貌,才能保存其珍贵价值。藏品保护必须遵守不改变其原状的原则,原状的内容包括造型、工艺、色彩、材料、质感等。

(4)消除隐患。历史文化遗物在地下埋藏、发掘出土和出土后收藏、流传的各阶段中,都会产生并沾染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不仅会长期伴随藏品,而且还会危害藏品。因此需查明并清除藏品上的一切有害物质。消除病害后,还要进行修复技术处理,使藏品保持固有的特色。藏品保养修复技术处理时,应注意防止遗留后患。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藏品数量和类别的迅速增加,藏品材料质地的更加复杂,藏品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就日趋显著。博物馆建立藏品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配备和培养专业藏品保护科技人材,以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装备藏品保护实验室等项工作,应列入博物馆发展的规划。藏品保护工作的开展,将逐步使藏品保护的基础理论系统化、保养修复技术科学化、维护管理方法现代化。藏品保护属自然科学范畴,自然科学各领域的新成就,将不同程度地推动藏品保护工作。藏品保护科学技术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和自然标本的实践中,必将更加成熟、完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宏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藏品保护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宏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2633.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