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晏阳初(1890~1990)

[拼音]:Yan Yangchu

我国社会学家、教育家。又名兴复、遇春、云霖。1890年10月26日出生于四川巴中,1990年1月17日病逝于美国纽约。1910年中学毕业于成都。1913年就读于香港圣保罗书院(香港大学前身),1916年秋转至美国耶鲁大学,主修政治学与经济学,1918年夏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赴法国参加北美 教青年会主持的为华工服务的工作,任青年会战地服务干事。1919年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攻历史学,翌年夏获硕士学位。1920年8 月回国后,在上海 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工作,1923年与陶行知、朱其慧、蔡元培等人在京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并任总干事。1926年在河北定县以翟城村为试点开展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实验。30~40年代,先后开展了定县实验县、衡山实验县、新都实验县和华西实验区的平民教育工作。1940年,平教总会迁往四川重庆歇马场,在此创办了乡村建设育才院(后改名“乡村建设学院”),晏任院长。1943年5月在美洲各国高等学术机关举行的哥白尼逝世400周年纪念大会上,他被选为“世界上为社会贡献较大、影响最广的十大名人”之一。1944~1945年被美国锡拉丘兹、洛易斯维尔等三所大学授予博士学位。1950年移居美国。50年代以后,他协助菲律宾、泰国、危地马拉、哥伦比亚及加纳等国建立乡村改造促进会,60年代在菲律宾创办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任院长。

主要著作有:《平民教育概论》(1928)、《农村运动的使命》(1935)、《十年来的我国》(1937)等。由宋恩荣主编的《晏阳初文集》(1989)和《晏阳初全集》(第一卷,1989)已分别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和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晏阳初毕生从事平民教育和社会改造工作。他提出以“除文盲、做新民”为教育宗旨,深入民间,深入群众,身体力行地实践了自己“博士下乡”的诺言。通过广泛深入的社会实际调查研究,他认为,愚、贫、弱、私是造成我国贫穷落后的四大病根,据此提出以文艺教育医愚,以生计教育医穷,以卫生教育医弱,以公民教育医私的主张,并强调这四大教育必须通过社会式、学校式、家庭式三种方式连环进行,以培养农民的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由此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他通过自己的长期努力。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玉涛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晏阳初(1890~1990)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玉涛;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2540.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