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炮兵火力配系

[拼音]:paobing huoli peixi

[外文]:artillery fire system

防御时,将各种火炮和战术 按性能和任务构成的有组织的火力系统。是防御火力配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地面火力配系、对水面火力配系和防空火力配系。基本要求是:在前沿前、纵深内、翼侧和接合部组成纵深、环形、立体的严密火网,以抗击敌人来自地面、水面和空中的进攻。

对地面火力配系要集中主要火力于主要方向,以打坦克为重点。做到远距离火力与近距离火力相结合,平射火力与曲射火力相结合,直接瞄准射击的火力与间接瞄准射击的火力相结合,身管炮兵火力与 火力相结合,火力与障碍物相结合,并与其他军种、兵种的火力和行动协调一致,以充分发挥各种武器的作用和特长。通常按破坏敌人进攻准备,打击开进展开之敌,抗击敌人冲击,封闭突破口,支援坚守要点,保障翼侧和接合部,支援反冲击和消灭敌人空降兵等任务进行组织,并根据目标性质分别计划集中射击、 拦阻射击、密集射击、 直接瞄准射击和 突击的火力。对水面火力配系要集中火力于主要航道和便于登陆的主要地段,按打击敌换乘和展开、向岸边接近、上陆冲击等组织。防空火力配系,通常在被掩护目标上空及其附近空域和敌航空兵主要攻击方向上,混合使用各种类型的高射兵器,构成高空、中空、低空、超低空相结合和远程、中程、近程相结合的多层火网。

炮兵火力配系是随着武器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在14~15世纪, 炮兵火力已用于防守城堡。 后来在 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明代《武备志》中已有“百廿步外,酌用大小威远炮,视远近打放”的记载。19世纪初,炮兵火力配系仍着重于防步后和防骑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出现了反坦克火力和防空火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火炮数量增加,种类增多,性能改善,炮兵火力配系进一步完善。战后,战役战术 和地空 相继装备部队,炮兵火力与战役战术 、航空兵、武装直升机的火力相配合,从远距离火力袭击开始,设置多道拦阻火力,在防御前沿前构成反坦克火力与防步兵火力相结合的绵密火网,以粉碎敌集群坦克、步兵战斗车的冲击。防空火力配系发展为 与地空 相结合,构成严密火网,抗击各种高度的空袭兵器。随着炮兵武器装备的不断改进,炮兵火力配系将继续向多方位、大纵深、快速反应的方向发展。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浩邈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炮兵火力配系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浩邈;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2018.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