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龙山石窟

[拼音]:Longshan Shiku

[外文]:Longshan Grottoes

我国道教石窟。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龙山之巅。其旁原有道教庙宇昊天观,系全真道著名道士宋德方及其门徒秦志安、李志全于蒙古窝阔台(太宗)统治期间的1234~1239年间同时营造的,共有大小洞窟8个,是所知蒙、元时期唯一的道教石窟。第1窟主像为全真道长春演道真人丘处机,盘腿端坐,两侧有20身拱手侍立于云端的道者像,当系丘的诸徒弟。从残存铭文可知该窟是宋德方为纪念乃师丘处机而开凿的。第 2窟为三清窟,是龙山诸窟之较大者。正面为三清像,皆作金冠道服、袖手盘腿端坐的老者像。众座两端各 1侍者,左右两壁各有3身冕旒垂拱的王者像,其旁各有童男童女侍立。开凿年代与第1窟相同。第3窟为卧如窟,窟浅而宽,中横一石床,一道者面容憔悴,左侧枕手垒双足而卧。道像之模仿佛教涅槃像者,此为仅见。第4窟三面开龛,龛内均为一主二侍之3身像。第5窟正面3身主像皆为后世敷泥补塑,已非原貌。第6窟仅正壁一龛,亦为三尊像,主像金冠悬裳,作禅定跏趺坐,风格与其他窟不同,有人疑为唐代作品。第7窟名披云窟,是宋德方(号披云)的徒弟秦志安、李志全于1238~1239年为他造的“生祠”,是元代道教石造像中罕见的肖像作品,惜头部有残失。第8窟原名祖堂,又称七真龛、玄门列祖祠。开凿于1234~1236年。窟内造像7身,正面3身,左右各2身,皆袖手盘坐于长方形台座上。他们是全真道首创者王重阳及其六大徒弟:马钰、谭处端、刘处玄、 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

山西是南宋、金、元之际归蒙古族统治较早的地区之一,也是道教的一支全真道早期得到较大发展的地区之一。龙山石窟造像题材,除少数道教普遍敬奉的三清尊神外,大多是该支派尊为开山祖师的造像。在丘处机住持的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前身)等元代造像久已不存的今天,龙山石窟相当完整地保存着具有全真道特色的雕刻品,是很可宝贵的。

参考文章

龙山石窟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天龙山石窟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乐容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龙山石窟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乐容;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1958.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