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中性货币政策

[拼音]:zhongxing huobi zhengce

[外文]:neutral monetary policy

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既不扩大,也不紧缩的政策措施。其目的是使货币在经济活动中保持中立地位,不对经济增长发生任何实质性影响,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经济均衡。

中性货币政策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J.G.K.维克塞尔创立,奥地利经济学家F.A.von哈耶克发展。维克塞尔认为,如果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投资利润率)相等,则投资者不会告贷,社会真实资本不会变动,社会贷币供给量与价格水平也不变,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这时各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产量,完全由非货币的即实物领域的因素所决定,因而货币对经济过程是中性的。哈耶克认为,在生产要素已经充分利用的条件下,货币供应量已定,投资与消费保持一定的比例,经济处于均衡状态。由于人们自愿缩减消费,增加投资,而使生产结构发生的变化不会破坏经济体系的均衡,但人为地扩大货币供应,膨胀信用,则会诱发危机。原因是膨胀信用,扩大投资,原来一部分生产消费品的生产要素转移到生产资本物上,使生产结构延长,而当新增加的货币经生产者转手成为人们的货币收入后,消费品需求增加,导致部分生产要素转向生产消费品,使已被延长的生产结构被迫回复到过去程度较低的生产结构,这就表现为经济危机。所以,避免危机就必须使货币供应对经济过程保持中性,而保持中性的首要条件是使货币总流量(货币量与货币流能速度的乘积)固定不变。此外,还要求所有物品价格都能随供求变化而相应调整,在对未来价格变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签订长期货币契约。

中性货币理论与政策认为货币不是现实的生产要素,只是使生产要素结合起来进行生产过程的媒介物,虽有其正确的一面,但是却较多地注重货币对经济过程的消极影响。同时,中性货币政策要求对货币供应量既不扩大也不缩小,总流量保持稳定,并假设使货币保持中性的一些条件,但在实践中难以实行,缺乏可操作性。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宏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中性货币政策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宏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1952.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