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新剧

[拼音]:Xinju

我国早期话剧。因有别于我国传统戏曲,当时叫新剧,又称作文明戏。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推动了戏剧运动的发展,戏曲领域里出现了全国规模的改良运动,同时,在日本新派剧和欧洲戏剧的影响下诞生了我国早期话剧。

新剧兴起于 前夕,其基本队伍,由 革命或倾向 革命的知识分子组成,因而具有鲜明的革命色彩。主要社团有:李息霜、曾孝谷、欧阳予倩等我国留学生组建于日本东京的春柳社以及在上海由王钟声主持的春阳社和王钟声、任天知合办的通鉴学校。至 前后,任天知领导的进化团总结这一新兴剧种的经验,探索创新,并吸收外来营养加以发展,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格局。此后新剧进入了全盛时代。这期间,职业新剧活动以上海为中心向全国普遍开展,新剧同志会、新民社、民鸣社、开明社、启民社、民兴社皆其中之佼佼者。丰富的舞台实践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演员如欧阳予倩、陆镜若、 马绛士、汪优游、顾无为、 陆子美、查天影、王无能等以及优秀剧目如《家庭恩怨记》、《社会钟》、《空谷兰》、《梅花落》、《珍珠塔》、《恨海》等。同时在北方, 天津南开新剧团异军突起。 新剧的刊物(《新剧杂志》)和理论批评也应运而生。 失败后,新剧失去了原先的革命朝气,向商业营利的方向转化,至1916年开始进入没落时期,在上海仅一家笑舞台撑持局面。至1925年笑舞台结束,转入游乐场,被“五四”后诞生的我国现代话剧所取代。

新剧虽然师法于外国话剧,却是从我国社会的实际、我国观众欣赏 惯的实际出发,和我国传统艺术保持着血缘关系,“是用了外来的戏剧艺术形式、从自己的土地上长出来的东西”(欧阳予倩:《谈文明戏》)。新剧中存在着两大流派:一为进化团流派,惯于采用幕表制,角色分派,在剧情中穿插议论,编剧上富于传奇色彩,并使用方言;一为春柳流派,比较注意遵循话剧的法则,但后来也逐渐与我国戏曲传统结合。属于这一派的,是以归国春柳社友为骨干组成的新剧同志会(春柳剧场),其余都属于进化团流派。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德水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新剧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德水;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1924.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