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我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

[拼音]:Zhongguo shehui xingzhi wenti lunzhan

[外文]:polemic on the nature of Chinese society

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初期,我国学术界关于我国古代社会和当代社会的社会性质问题的讨论。也称作我国社会史论战。前后历时六七年之久,它不仅是学术论争,而且是一场政治斗争。

历史背景

1924~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之后,“我国应走什么道路?”“我国向何处去?”这样严峻的问题摆在全国人民面前。为了正确解答我国革命的性质、方向和任务的问题,就需要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和当代社会的性质。各阶级、各党派的人们从各自的阶级派系的利益出发,站在不同的立场,积极参予了这场论争,提出并宣传各自的论点,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

1928年6~7月,我国 党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确认我国革命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并批判了认为我国革命当时阶段已转变到主义性质革命的错误论断,指出把现时我国革命说成“不断革命”,是不对的。“六大”这一科学论断,遭到了敌对的阶级或党派来自“左”的或右的方面的攻击和反对,也得到了进步的革命的理论家、历史学家的拥护和捍卫。论战实质上是围绕着“六大”决议而展开的。

过程和内容

论战从对于古代社会性质的讨论开始。当时流亡在日本的郭生(1892~1978)于1930年发表了《我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批驳了“我国国情特殊”论者对 主义学说的非难。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论证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是符合 主义关于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的。同时, 也积极地宣传了我国 党的路线和主张,于1929年出版了《我国产业革命概观》一书,对 战争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作了具体分析。他们的著作,遭到了论敌的猛烈攻击。

参加论战的各色人中,有新生命派,即由 官僚 (1890~1949)、陈果夫(1892~1951)、 (1897~1948)等所创办的新生命书局,根据老蒋(1887~1975)的“把 党的一切理论方法和口号全部铲除”的反革命意图,出版《新生命》杂志,抛出许多 文章。还有以 (1883~1944)为首的 改组派,于1928年由 (1890~1946)等创办《革命评论》,宣传 的“分共”方针,发表了一些 文章。还有胡适(1891~1962)、 等创办的新月书店,于1929年底出版《新月》杂志,提出了“我国现状”问题,发起讨论。还有以 (1880~1942)(当时仍留在 党内)为首的少数人,他们信奉Л.Д.托洛茨基(1879~1940)的主张,撰写直接针对 “六大”决议的文章。此外自1931~1933年由王礼锡主编的《读书杂志》亦号召各派对自古代社会到当代社会性质问题,开展全面的论战。这些派别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论点,归结起来不外是:

(1)我国没有存在过奴隶社会;

(2)封建社会的历史很短,到秦朝就已消亡;

(3)此后到清朝2000多年,是一个特殊的“商业资本”,或称前资本、专制社会;

(4) 战争以后就是资本社会。

面对着各种反动的社会史论,我国 党组织了反击。1929 年11月由 理论工作者在上海创办《新思潮》杂志,1930年4月该杂志第5期《我国经济问题研究专号》发表了王学文(郑景)、吴黎平、李一氓、潘东周、向省吾等人的文章,明确地提出我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论点,集中地批判了新生命派,尤其是托派关于我国社会性质的论点。同年6月,左翼我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在上海成立,提出研究和宣传 主义、驳斥反 主义思想、促进我国革命胜利的任务,创办了《社会科学战线》,投入论战。这时论敌的一些文章主要发表在《动力》杂志上,对《新思潮》进行攻击。

《读书杂志》是我国社会性质论战的主要阵地。该杂志自1931年第 1卷第4、5期起,编为《我国社会史论战》特辑,到1933年3月汇编成3卷4册。在该杂志发表文章、参加论战的有新生命派的陶希圣等,托派的任曙、严灵峰、 、王宜昌、杜畏之等,神州国光社的王礼锡、胡秋原;我国 党方面则有《新思潮》的成员,还有刘梦云、张闻天(1900~1976)、熊得山等;此外,也有其他革命知识分子和无党派的人士参加。

在反对我国 党的各派理论家中,以托派最为活跃,他们断章取义地引用一些 主义经典著作的字句。他们的论点无非是说,帝国主义的侵入“绝对地”破坏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直接推动了我国资本的发展。包括农村在内的封建势力,已是微不足道的残余,占支配地位的已是资本生产方法,因此“我国目前是个资本社会”。他们无视帝国主义在华投资和买办资本同民族资本之间的根本区别,混淆了商品经济和资本生产方式的界限,把对我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科学论断污蔑为没有根据的宣传。

许多进步学者,特别是新思潮派,严正地驳斥了托派及其附和者的谬论。他们理论结合事实,正确地指出, 战争以前的我国是封建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作坊的出现,已有了资本生产方式的萌芽;帝国主义的商品和先进生产技术的移入,固然打击了封建的自然经济和城市行会制的手工业,但相反方面,帝国主义在农村中勾结和维护了封建生产关系,在城市中打击了民族工商业,使我国资本生产关系不能正常地建立起来,使我国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经济形态,即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这些分析和论断有力地捍卫了我国 党领导的新 革命路线。

自从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我国 党发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抗日救亡运动。我国社会性质的论战已过了 时期。1933年神州国光社被 特务捣毁,《读书杂志》被迫停刊,论战在上海告一段落。

意义

这次论战,对进步的理论工作者来说,用 主义观点、立场、方法对我国社会性质进行深入的探讨,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以后,在 期间,在重庆和延安的革命的史学工作者吸收了这次论战的一些初步成果,进一步编写了几本关于我国历史、我国现代革命史和我国革命问题的专著,确立了 主义我国历史学的基础。

在当时白色恐怖严重的时代, 允许开展这次论战,其目的是配合军事“围剿”,对 党进行文化“围剿”。但是,事物的发展出乎他们的意料,这次论战对促进广大读者研究我国革命的问题,宣传 主义和我国 党的革命战略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考书目

高军编:《我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资料选编),人民出版社,北京,1984。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宏阔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我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宏阔;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1567.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