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ang jisi
戏曲史家、戏曲评论家。名起。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喜爱戏曲。1925年起,就读于南京东南大学中文系,在戏曲学家吴梅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古代戏曲剧本和宋元笔记小说,毕业后长期从事戏曲研究。他治学严谨,勤奋刻苦。对古代戏曲,特别是元杂剧有很深的造诣,其早年著作《西厢五剧注》出版后,受到国内学术界和日本学者的重视。
我国成立后,努力运用马列主义观点、方法来研究和整理古代戏曲,成绩卓著。对于古代戏曲作家作品的研究,除注意作细致的艺术分析外,尤其注重时代背景的联系和思想意义的阐发。他撰写的有关关汉卿和王实甫《西厢记》的论文,都有这一特点。其中《关汉卿战斗的一生》,在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时,被译成日文和印尼文,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王季思在整理校注古代戏曲作品时,能运用所掌握的大量资料进行比较斟疑,因而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他的力作《西厢记校注》,在注释疑难词句方面,能根据历代诗文,尤其是通过大量的元人杂剧、话本、散曲例句乃至勾栏行院的 用语的排比对勘,加以疏通证明,同时还简要指出后人曲解之处。他还注意联系舞台实际研究戏曲,对戏曲改革事业怀有很高的热情。王季思治学范围广泛,对我国古典文学也具有很深的造诣。1962年,应高等教育部之聘与游国恩教授等共同主编的《我国文学史》,多年来被作为高等院校中文系教材。
王季思的主要著作,在戏曲方面有《元杂剧选注》(与他人合作,1980)、《元代散曲选》(与他人合作,1981)、《西厢五剧注》(1944)、《集评校注西厢记》(1949)、《西厢记校注》(1954)、《从莺莺传到西厢记》(1955)、《桃花扇校注》(与他人合作,1958)、《新红集》(1960)、《玉轮轩曲论》(1980);文学方面有《王安石诗文选》(与他人合作,1975)、《评注聊斋志异选》(与他人合作,1977)、《王季思诗词录》等。他热心鼓励后学,几十年来,为培养戏曲研究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现任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副主任、我国 同盟广东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厉辉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王季思(1906~ )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厉辉;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1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