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天津教案

[拼音]:Tianjin Jiao’an

1870年天津人民与横行不法的法国殖民势力和传教士进行斗争而酿成的案件。为当时重大教案之一。

第二次 战争期间,天津曾被英法联军占领。战后法国强占望海楼皇宫故址为领事署。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也乘机在一个庙宇故址兴建教堂,1869年6月并要我国官员参加开堂典礼,从而激起天津士绅和居民的义愤。1870年夏,天津不断发生有人用药迷拐幼孩事件,天主教仁慈堂又有数十婴孩死亡。这些拐卖并虐待儿童的事件,群众疑为法国传教士所为;被捕的拐犯亦供认受教堂门丁指使,事与教堂有牵连。顿时,民情激愤,士绅 ,书院停课,反洋教情绪高涨。6月21日,天津地方官携拐犯前往天主堂检查。但遭法驻天津领事丰大业阻挠。午后,群众齐集教堂前 ,并推代表5人向法国领事署理论。丰大业暴跳如雷,携 冲入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衙门,秘书西蒙执刀随行。丰大业向崇厚连开两枪未中,又拔刀乱砍,咆哮不止。归途中又向天津知县刘杰开枪,击伤其随从。群众怒不可遏,当场将丰大业、西蒙殴毙。随后天津水火会鸣锣聚众,焚毁法领事署、天主堂、仁慈堂。英、美 4所小教堂亦被毁。先后打死法使馆及领事署人员等20人。6月23日,清 急派直隶总督曾国藩前往查办。次日,英、美、法、德、俄、比、西七国驻京公使联合向 衙门提出 ,随即调派军舰到天津海口和烟台进行武力恫吓。曾国藩到天津后,明知此案曲在洋人,但仍力主“严拿凶手,以惩煽乱之徒,弹压士民,以慰各国之意”。这种强人就案,杀民以谢敌的错误做法,引起人民群众坚决反对和一些官吏的谴责。后清 改派李鸿章为直隶总督负责处理此案。但和曾国藩一样,他仍坚持判处20人死罪(其中16人立即执行。另 4人因属误杀俄人暂缓执行。后因天津士绅要求减刑,俄国公使为“缓解天津人民与津市俄商重结仇怨”和“勒索血银”,同意“分别减等办理”,只处死2人),25人充军,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发配边疆,赔偿白银50余万两,并特派崇厚赴法道歉,始得结案。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姝慧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天津教案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姝慧;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1469.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