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图书馆资源共享

[拼音]:tushuguan ziyuan gongxiang

[外文]:library resource sharing

图书馆的职能由一些图书馆共同分担的运转方式。目标是提高图书馆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即读者可获得更多的资料和服务;各馆可用最少的经费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料和服务。共享的资源可以是实物、人员或资金;包括馆藏资料、图书馆目录、工作人员的专长、存贮设施和计算机等设备。

资源共享是20世纪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文献激增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为能更有效地运转而对情报的日益依赖,资料价格的飞涨和越来越多地利用新技术,使资源共享不仅从经济上考虑是绝对必要的,而且对从合理使用图书馆资源也是至关重要的。

资源共享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

(1)馆际互借。这是最早和最普通的资源共享活动。它可使一馆的藏书变成社会的藏书,使馆藏资料由在一馆发挥作用变为在本地区、全国甚至在国际上发挥作用。这一最早和最普通的资源共享活动在各国已开展了多年,50年代中期获得了极大发展。由于固有的缺点较多,英国将其改进为建立一个集中的馆藏为其他图书馆提供服务,即由英国不列颠图书馆文献供应中心主要负责馆际互借 (约占全国馆际互借量的75%)。他们认为这比建立一个协作网更经济。另一种改进是提供资源指引服务,指引读者找到最能满足他们特殊情报需求的馆藏。

(2)合作采集。一般都是在某一图书馆群内从分析各馆现有馆藏强项和馆藏发展政策出发,做出合作采购安排,确保对特殊资料给予合理的覆盖。同时合作清理图书,协商剔除非常用文献,以维持合适的覆盖面和保证每种都至少有 1份。与此相关联的还包括提供非常用资料的合作存贮设施 (见贮存图书馆) 和制订合作保管与装订政策。

(3)合作编目与编制联合目录。许多资源共享安排都是从合作编目发起的,主要借助于60年代中期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广泛采用。联合目录包括综合性联合目录、专科或专题联合目录、期刊联合目录等。它不仅是开展馆际互借和合作采集,以及合作清理图书、合作存贮、合作保管的基础,也是反映某一地区文献资源概貌的依据。

(4)建立资源共享网络。资源共享网络是一种公共合作设施,可更多、更快地为用户提供服务;对各成员馆的要求能从其他成员馆得到满足;可与用户进行对话交流;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可用目录卡片、打印输出等形式传递信息。一般分为均衡分布式网络、星状网络、等级网络和混合式网络。 目前国际上共享网络约有100多个,著名的有联机图书馆中心(OCLC)、研究图书馆情报网络(RLIN)、联机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MEDLINE)等,它们绝大多数都在欧美国家。

70年代初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发起两个重大项目:一是世界书目控制(UBC)计划,目标是建立一个管理和交换各国书目的世界系统,使各国所有出版物的基本书目资料都能得以利用;二是出版物普遍可得(UAP,一译世界出版物的收集和利用)计划,目标是促进各国建立一个包括出版物出版、发行、采购、加工、存贮、保管、馆际合作等基本功能的国家系统,以便从基层到国际,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最广泛地满足用户对出版物的需求。这两个项目如能得到充分实施,对资源共享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发展我国家实行资源共享的基本障碍是缺乏用以共享的资源。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障碍,例如:缺乏对资源共享必要性和意义的充分认识,图书馆馆长担心参加共享活动后图书馆会失去自主性,大馆担心成为资源的单向输出者,以及缺少用于资源共享的资金、基本书目工具和通讯系统等等。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必将逐步摆脱封闭状态,克服各馆“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满足做法,而最终走向资源共享的道路。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云龙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云龙;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1446.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