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薄婆菩提

[拼音]:Bopoputi

[外文]:Bhavabhūti(约7、8世纪)

印度梵语戏剧家。出生在印度西南部维达尔巴一个婆罗门学者世家,后移居印度北部学术中心波德摩婆提。他学问渊博,精通婆罗门教许多经典,也熟谙戏剧理论。他自称是语言 ,但没有获得朝廷恩宠,颇有怀才不遇之感。他与演员交往密切,所作 3部剧本《茉莉和青春》、《大雄传》和《罗摩传后篇》都是在大神湿婆的节日首次公演的。《茉莉和青春》是10幕剧,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剧中描写的爱情是热烈的,饱含强烈的反封建精神,这在古代印度戏剧中是罕见的。《大雄传》和《罗摩传后篇》都取材于史诗《罗摩衍那》。《大雄传》是7幕剧,囊括了《罗摩衍那》前6篇的主要内容:罗摩与悉多结婚,流亡森林,战胜魔王波罗那,回国登基为王。但薄婆菩提依照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戏剧艺术需要,对史诗某些情节作了创造性的改动,使罗摩与悉多的婚姻带有恋爱自主性质,又使剧情发展前后照应,更加紧密。现存的《大雄传》是残本,第5幕第46首诗以下和之后两幕是后人补作的。《罗摩传后篇》也是7幕剧,再现《罗摩衍那》第 7篇中罗摩休妻的故事。印度传统认为薄婆菩提能与迦梨陀娑并肩媲美,主要是靠这部剧本。剧情描述罗摩登基后,悉多怀孕在身。城乡居民认为悉多在魔王宫中呆过,不贞节。罗摩为了取信于民,遗弃悉多。12年后,恒河女神和大地女神送回悉多。罗摩承认自己是罪人。之后同史诗中悉多殉节不同的是以大团圆告终。另外,在剧本的末尾还使用了戏中戏的手法教育罗摩。这种手法在当时是新颖的,有助于增强戏剧效果。薄婆菩提的这 3部剧本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反封建的进步思想,而且在艺术上取得很高成就。主要特点是语言优美,感情奔放,风格雄健。后世许多诗学著作都从他的剧作中撷取例句。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宏义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薄婆菩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宏义;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1349.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