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博厄斯学派

[拼音]:Bo’esi Xuepai

[外文]:Boasist school

西方人类学重要派别之一。又称历史学派、历史批评学派、文化史学派、批评学派、美国传播学派等。由美国人类学家F.博厄斯创立,主要代表人物有:A.L.克罗伯、R.H.洛维、R.林顿、R.F.本尼迪克特、M.米德等。1890~1930年盛行于美国,后分化、繁衍为许多新的流派,但其基本思想和方法迄今对美国的人类学仍有重要影响。

在人类学发展史上,博厄斯学派是在对古典进化学派和传播学派中的非科学、非专业化倾向的批判和矫正中兴起的。针对进化学派和传播学派中常见的思辩性理论归纳、简单化的攀附比较及欧洲中心论等缺陷,博厄斯学派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工作范式。实证论和经验论是其哲学基础,历史特殊论是其基本方 ,文化相对主义是其成员默守的共同规范,对文化性质、文化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探索是他们的研究重点。博厄斯学派不提倡原则性的理论概括,力主对有限范围内的具体现象做详尽精确的描述和记录。他们认为,只有具体的东西才是历史的,只有历史的东西才是可信的、可靠的;通过思辨归纳和简单化比较所得出的抽象理论或规律是靠不住的。他们深信,科学的工作就是观察现象、搜集和积累资料,只要资料积累得足够完全,自然能归纳出理论或规律。

博厄斯学派在有效地矫正古典进化学派和传播学派中的非科学倾向的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过分地强调经验和实证,忽视理论概括的偏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特别是博厄斯本人的理论建树。该学派所开创的文化区域论、年代—区域说、文化类型与文化模式研究、文化独立(实体)论、文化价值平等观等领域,后来分别发展成文化生态学、民族心理学、文化相对论、多线进化论等分支学科和理论流派。学术界认为博厄斯学派是当今美国诸多人类学流派的共同母体。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伟祺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博厄斯学派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伟祺;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0911.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