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ü Wen
唐代文学家。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今山西永济)人。据吕温文集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娃纂》以及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序》等文献考订,实居洛阳。祖籍东平。吕温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次年中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受王叔文赏识,擢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吕温曾从陆质治《春秋》,从梁肃为文章,学有渊源。其文俊拔赡逸,颇有文采,刘禹锡说他“始学左氏书,故其文微为富艳”(《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旧唐书·吕温传》亦称其文“有丘明、班固之风”。他擅长铭赞,如《成皋铭》、《三受降城碑铭》、《凌烟阁勋臣颂》、《张荆州画赞》等,“时有奇逸之气”(王士禛《香祖笔记》),为世所称。又善政论,如《功臣恕死议》、《三不欺先后论》、《诸葛武侯庙纪》,皆见识卓异。亦能诗,间有反映现实、关心民生之作。他与柳宗元、刘禹锡友善,深受称重。去世后,柳宗元为作诔和祭文,刘禹锡、元稹等作诗悼之。清代李慈铭说:“和叔之文,当时拟以左丘、班固,诚非其伦。然根底深厚,自不在同时刘梦得(禹锡)、张文昌(籍)之下。”又称其铭赞诸文,“置之韩、柳集中,亦为高作”,“其气势格律,皆出于学问,自非李元宾(观)辈所可及也”(《越缦堂读叔记》)。
吕温文集10卷,原为刘禹锡编次,宋时已佚。《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吕衡州集》10卷,为常熟冯舒所重编。《四部丛刊》本《唐吕和叔文集》,系据述古堂影宋钞本影印。又有道光年间秦恩复校刻本,题作《吕衡州文集》,有《粤雅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据以排印。事迹见柳宗元《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祭吕衡州文》,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序》及新、旧《唐书》本传。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鹏运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吕温(772~811)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鹏运;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0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