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文化

[拼音]:Menggu Renmin Gongheguo jingnei Qingtong Shidahe Zaoqi Tieqi Shidai wenhua

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的年代,大致为公元前第2千年中叶至前第1千年后半叶。两个时代的界线尚不清楚。铜石并用时代的研究尚未展开,青铜时代的研究也很薄弱,有人认为青铜文化源于蒙古南部和东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早期铁器时代可划分为有明显区别的东西两个区域,东部包括杭爱山、肯特山和东蒙草原地区;西部则包括蒙古阿尔泰山系及其邻近地区。

遗迹与遗物

在蒙古境内曾采集到大批属于青铜时代发达期的遗物,如兽首曲柄短剑、兽首刀、有銎斧及蹼形垂饰等。其中短剑和刀的柄首往往为鹿、马及野绵羊的形象,器形及柄首装饰与我国北方商周之际及南西伯利亚卡拉苏克文化的青铜器相类似,这些铜器的年代约当前第2千年末至前第1千年初。

石板墓是东部地区最典型的遗存,在克鲁伦河流域即发掘200多座。最早的石板墓属青铜时代,如杭爱省特布希乌拉的墓葬,出土有白膏泥串珠和两件粗大的金发针,发针柄首饰双角着力卷曲的野绵羊头像,表明年代较早。大部分石板墓为早期铁器时代遗存,基本特征是以石板为葬具,死者仰身直肢、头向东,随葬品以常见于我国北方的陶鬲和柄部饰动物纹的铜刀为典型。西部地区流行冢墓,以乌兰固木市附近的墓葬为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圆木椁室内的集体葬;另一类是石棺内的单人葬或双人合葬。死者侧身屈肢,头向北或西北。墓内出有青铜和铁制的刀、短剑、战锤、骨镞、铜镞和“野兽纹”铜镜、骨饰牌、带扣等。陶器多半是饰有堆塑和彩绘的小口瓶。年代为前5世纪至前3世纪。

早期铁器时代的遗迹,还有主要分布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鹿石。这是一种独特的大型圆雕,高2~5米,作图案化的古代武士形象,因刻有鹿的图形而得名。鹿石往往分列成几排,有的单个立于祭坛、石冢旁,有的则与石板墓一起发现。可分3种类型:带图案化动物形象的,带写实性静态动物图像的和没有动物图像仅刻有腰带的。第一类鹿石由3部分组成:上部为头;中部为胸,刻有佇立状的鹿和野猪(间或为豹或麋鹿);下部为腰,刻有腰间装束──短剑、兽首刀、弓形器和战锤。这类鹿石的年代最早,相当于青铜时代末期。第二、三类则属早期铁器时代。同类遗存在蒙古境外亦有分布。

蒙古阿尔泰山系等地区,有丰富的岩画遗存。但岩画的断代和文化属性问题至今尚未解决。有人认为常见于北部和中部崖壁上的赭石绘的“框框”、鸟和人形图案等,属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

经济生活与人种

在蒙古境内,青铜时代晚期已形成游牧经济;早期铁器时代的墓葬普遍出土绵羊、马的遗骨,反映出当时的经济生活以游牧为主。

石板墓中的人骨具有典型的蒙古人种特征,表明前第1千年,蒙古中部、东部和南部居民的人种类型同蒙古现今居民已无区别;西部冢墓的人骨则以欧罗巴人种的特征居优势,表明同西方和西北方的古代居民有联系。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代小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文化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代小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0820.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