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ianfoya Zaoxiang
[外文]:Qianfoya Cliffside Images
我国唐至明代佛教石窟造像。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东北约 1.5公里白虎山东麓。白虎山为石灰岩,高约60米。造像分布在山的东侧陡峭崖面上,南北长约64米,共有窟龛140余个,造像210余尊。始凿于唐,宋、元、明各代有零星刻凿,以唐代初期造像为主。1988年,我国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造像可分为3组。北部一组仅有大窟2个;南部一组大小窟龛罗列,造像多而集中,有大窟 3个;中部一组均为小龛,大都是一龛一佛,少数一龛二佛,个别小龛一佛二菩萨。大窟平面呈不规则半圆形,窟门圆拱形,高1.4~2.9米,内雕2米以上大佛,共7尊,均作结跏趺坐状,高螺髻,面形俊秀,或一手横放于腹前,一手弯曲,作“施无畏印”;或双手平叠于腹前,作禅定印。内着轻薄的“僧祇支”,腰间系带,外着通肩式大衣。各窟内壁均雕小龛(图1)。
中部刘玄意造像,龛门长方形,门高0.8米,宽0.48米,门外右雕狮子,左雕力士像。主佛面容较瘦,双腿下垂,倚坐于束腰莲座上,左手垂放膝上,右臂上曲作“施无畏印”。门外刻有刘玄意造像题记。佛像绝大部分面形 秀丽,衣纹线条流畅。雕刻技法圆刀、平刀兼具,刀法犀利,具有明显唐代风格。
造像铭记46处,有确切纪年的10余处,其中有唐武德、贞观、显庆、永淳和文明等。造像者大都是皇室、贵族、官吏和僧侣。铭记或刻于龛门外,或刻于佛旁。
山下原为十六国时期名僧竺僧朗创建的朗公寺,隋开皇三年(583)改称神通寺,今存遗址。遗址中部的龙虎塔通高10.8米,平面方形,底边长4.25米。基座为石砌三重须弥座,束腰部位雕有壶门。塔身由 4块巨石构筑,四面券门外雕龙、虎、力士、菩萨、飞天、乐舞等及卷云纹饰。门内方形塔心柱,每面雕坐佛一尊,周饰飞天、火焰、垂帐、莲花。顶部宋代砖砌,重檐,上面是由覆钵、相轮组成的塔刹。
九顶塔位于千佛崖东南约 5公里灵鹫山南麓九塔寺故址内(图2)。
因顶部建9座小塔,故名。砖筑单层,平面八角形。通高13.3米,塔身下部青砖粗砌,腰线以上磨砖精砌,每面均微内凹。塔檐叠涩挑出17层,再内收16层构成台座形式。其上9座小塔均为方形,各3级,居中的一座高5.35米,门南向;其余的小塔分别围绕于周边,各高2.84米,门向八方。
1962年修复九顶塔塔顶。1964年修复龙虎塔,同年成立了历城区四门塔文物保护管理所。1965年于造像崖面前增设铁栏围护。1983年进行了险石排除、悬石支顶和恢复部分窟檐等加固保护工程。
参考文章
千佛崖造像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堰维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千佛崖造像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堰维;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0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