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乔治马戛尔尼的简介和名称争议

乔治·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1737年—1806年),出生在北爱尔兰安特合郡的大地主家庭,1759年毕业于都柏林三一学院,之后进入伦敦坦普尔大学进修,师从荷兰伯爵亨利·福克斯。

简介

他是英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曾率领使团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名,于1793年抵达我国,欲通过谈判打开我国市场,却无而返。这是中西交往史上的一件大事。

1793年8月,马戛尔尼一行抵达北京。8月5日(清乾隆五十八年六月廿三),英国使团乘坐一艘六十门炮舰“狮子”号和两艘英国东印度公司提供的随行船只抵达天津白河口,之后换小船入大沽。奉命在此等候的天津道乔人杰和通州协副将王文雄上船迎接,并准备菜蔬酒肉迎接。使团进入天津,受到直隶总督梁肯堂的欢迎。

8月9日,使团离大沽赴北京,途中在通州停留,与我国礼部官员发生礼仪争执。9月2日,又离北京赴承德避暑山庄晋见乾隆帝,途中参观了长城。9月13日,使团抵达热河,向我国代表和珅递交了国书,并同其就礼仪问题再度发生争执。最终双方达成协议,英国作为独立国家,其使节行单膝下跪礼,不必叩头。

 

9月21日,使团回到北京。10月7日,和珅向使团交呈了乾隆帝的回信和回礼。使团离开北京,经京杭大运河往杭州等地参观。在游历了我国东部之后,11月9日,使团抵达杭州,12月9日抵达广州,两广总督在广州送行。之后,使团在澳门停留了一段时间,并于1794年3月17日离开我国,9月6日回到英国朴次茅斯军港。马戛尔尼的随员安德逊说:“我们的整个故事只有三句话:我们进入北京时像乞丐;在那里居留时像囚犯;离开时则像小偷。”马加尔尼和他的随从团员撰写了大量的回忆录,成为了欧洲研究清朝的珍贵资料。在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时,他认为是翻译水平过低导致的。

1795年,马戛尔尼作为密使出访撒丁王国,商谈反法同盟事宜,之后他再次被封为马戛尔尼男爵,不过这次是作为英格兰贵族受封。

1796年底,他被任命为好望角总督,统治新获得的开普殖民地。1798年11月,他因健康原因辞职。1806年逝世。

名称争议

《我国历史大辞典》收录有“马戛尔尼”;《辞海》收录的是“马嘎尔尼”(该条目解释有“亦译‘马戛尔尼’”)。这两种工具书都是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现今的正式出版物中,既有《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也有《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译名各异。外国人的中译名出现两种乃至更多不同的写法,并不奇怪。若要论对错,不妨依据“名从主人”的原则,看看 Macartney本人采用的是什么译名。

一篇文章中说:“即便到了与真正的西洋人打交道更为频繁的前清道咸时期,我国人对西方仍然缺乏真正的认识,充满了鄙视和轻蔑,不仅以‘英夷’‘法夷’等称之,甚至还要在旁边加个‘口’字旁或者‘犬’字旁,简直是视之为非人类。”

家族成员

其子嗣Jane Macartney于2008年5月开始为驻北京特派记者,汶川大地震之际做了许多相关报到。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乔治马戛尔尼的简介和名称争议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040.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