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革命根据地银行

[拼音]:geming genjudi yinhang

[外文]:banks in the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我国新 革命时期在革命根据地由人民 建立的银行。以建设根据地,巩固革命 ,冲破敌人经济封锁为宗旨。它有革命 的信誉和公营经济的保障。它的任务是:发行货币,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制度和金融市场;领导信用合作社,打击 ,反对封建剥削;低利借贷,大力发放农贷,支持工农业生产,组织贸易,开展经济斗争;建立健全金库制度,组织收入,增加财源,支持财政,保障供给,支持革命战争。随着革命战争形势的发展,革命根据地银行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分散到统一的过程。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敌人的分割封锁,中央苏区、湘鄂西、海陆丰、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川陕、陕甘等革命根据地都建立有各自的银行。建立银行最早的是海陆丰根据地,1928年2月20日海丰县苏维埃人民委员会颁发第四号命令,建立劳动银行,使工农贫民在革命过程中有借贷机关,得以从事生产,发展社会经济。1931年11月,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规定:实行统一币制,帮助劳苦群众,开办工农银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 成立后的第一次执委会议上决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1932年2月1日正式开业,毛泽民任行长,下设业务、总务两处。在长征途中,国家银行干部参加后勤供给工作,同时组织货币的发行和收兑。长征到达陕北后,与陕北根据地的陕甘晋苏维埃银行合并,成立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西北分行, 任行长。

时期,西北分行改为陕甘宁边区银行,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大别山等抗日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了各自的银行。1941年“皖南事变”后根据斗争的需要,各革命根据地先后禁止 的法币流通,发行独立的货币,推动了根据地金融事业的发展。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随着解放区的扩大,根据地的银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日趋统一。1947年10月陕甘宁边区银行与西北农民银行合并。同年11月石家庄解放,不久晋察冀和晋冀鲁豫根据地合并为华北解放区,两地银行也合并为华北银行。我国建立的前一年,1948年12月,在华北银行的基础上成立了我国人民银行。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紫莹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革命根据地银行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紫莹;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0386.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