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ian'anmen Shichao
现代诗文选集。内容包括1976年清明节前后人民群众为悼念 写出并张贴在天安门广场的部分作品。共分为 3辑:
(1)旧体诗、词、曲、挽联;
(2)新体诗;
(3)悼词、祭文和散文诗等。这本书是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童怀周(集体笔名,取“共同怀念 ”之意)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12月出版。
1976年1月8日 逝世。 反革命集团竭力压制广大人民群众的悼念活动。人民群众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于同年4月初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以天安门事件为代表的强大 运动。这个运动实质上是拥护以 为代表的正确领导,为后来粉碎 反革命集团奠定了群众基础。天安门诗文创作热潮是这个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6年4月5日清明节前后,北京数百万群众连续几天汇集于天安门广场,敬献花圈和挽联,张贴、朗诵诗词与祭文,以表示对 的深切悼念,对“ ”的愤怒斗争。此举当即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共鸣。人们冒着政治上获罪的危险,进行写作、张贴、朗诵、记录和传抄。许多作品不胫而走,被辗转抄阅和秘密收藏,用以鼓舞自己为争取真理与光明而斗争。人们 惯称这些作品为天安门革命诗歌。
天安门革命诗歌的作者大多是无名的群众。作品以我国古典诗词的形式居多,也有为数不少自由体新诗和散文诗。因多属为斗争而写的急就之作,难免有的作品在艺术上缺乏新鲜的创造和精心的锤炼。这些诗篇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们思想上政治上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巨大的鼓动性。或哀悼 缅怀先烈,或怒斥敌人揭露丑类,或陈述心志倾吐誓言,无不有真切的战斗思绪和鲜明的爱憎感情,充溢着对主义、 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必胜豪情。许多诗饱蘸着人民的血泪,构想机智,格调悲壮,兼犀利与深情于一身。它们是血泪写下的哀歌,也是怒火锻造的匕首。天安门革命诗歌的创作热潮,显示了社会革命时期人民群众以文艺为武器同敌人进行斗争的伟大力量,在我国革命文艺运动史上写下了璀璨的一页。
许多单位的群众为天安门革命诗歌的抄录、搜集、收藏、整理与传播做了有益的工作。天安门事件获得 后,这些诗文得到正式出版的机会。除这本选集之外,另外出版有: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天安门诗抄一百首》(1978),北京出版社的《天安门诗文集》和续集(1979),我国青年出版社的《革命诗抄》(1979)和《四五诗选》(1980)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弘方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天安门诗抄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弘方;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9799.html